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17:45:40
2017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6.9%,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錨。
2018年,中國經濟又會有怎樣的表現?《每日經濟新聞》推出“新局2018 年度投資特刊”,對多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或首席宏觀分析師進行專訪,并對明年的經濟形勢進行預判,專家普遍的共識是,轉向高質量發展將成為2018年中國經濟核心的關鍵詞。
每經編輯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旭
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以6.9%的經濟增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錨。
“回顧2017年,整個中國經濟的表現是可以打高分的一年。”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宏觀、微觀兩個層面經濟同步好轉,包括工企利潤好轉、股票市場開始反彈;另一方面市場曾擔心的領域取得明顯進展,例如鋼鐵去產能已提前完成目標,信貸質量提升,上游企業利潤增加。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下,2018年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在對明年的經濟增速進行預判時,多位經濟學家認為可能比2017年略有降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轉向高質量發展將成為經濟學家頻頻提到且更為關注的字眼。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認為,要轉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實際上就是要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發展不在于短期能跑多快,而在于要跑得久、跑得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7年12月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在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的情況下,我們必然要追求高速增長,形成趕超型的經濟模式。而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轉化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情況下,就應該轉變過去那種趕超型的經濟模式,不以GDP論英雄,因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實際上就是發展的質量不高。
不過,強調高質量增長并非意味著不要經濟增速。朱海斌指出,從2018年的政策目標判斷,增長質量比速度更重要。但并不是說經濟增速就不重要,包括防范金融風險、保障民生等方面,都需要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速。
在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看來,2018年GDP增速或回落至6.5%~6.7%之間。經濟總量增速回落是一個自然的現象,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情況,只是增長的速度放緩了,但仍是在增長。
中國經濟目前正符合這一特征。李迅雷表示,中國經濟增速在2007年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之后便處在回落過程中,回落是非常正常的。不應簡單地認為經濟增速回落就不好,增速上升就是好的。“可能更要反過來講,經濟增速上升反而對結構調整是不利的,對去泡沫是不利的;而增速下行有利于促進改革、改善經濟結構,有利于解決很多問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認為,只要未來3年GDP平均增速保持在6.3%左右,就能實現2020年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2018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可以定得稍微低一點,有更大的空間來實現結構改革。
“2017年整體經濟增長表現比預期要強,大家對于中國經濟韌性的信心在恢復。”朱海斌說,即使經濟出現超出預期的下滑,但是從政策工具來說,仍有足夠的調整空間去維持經濟增速。
盡管2018年經濟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多位經濟學家指出,2018年經濟增長也具備相當的支撐力。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中提及,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將隨著去杠桿的繼續推進而放緩,消費將成為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出口將在全球復蘇的背景下保持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機構認為,2018年制造業投資有望扭轉低迷態勢,成為經濟增長的亮點。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僅4.1%。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2018~2019兩年,中國的制造業投資很有可能是一個很大的亮點。
“2010年到2015年,市場自發的力量在出清,又疊加了2016年到2017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能的去化比市場預期要充分,甚至我認為有些領域很有可能出現了供不應求。”任澤平表示,大致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新一輪產能投資會啟動,但這不是落后產能。
從CPI、PPI走勢上,也可以預判出2018年的投資邏輯。2017年,PPI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帶來了工業企業利潤的改善。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受去產能因素影響,今年上游產品價格漲幅大,受益最多,下游行業利潤增長卻受到一定壓制。
這一態勢在2018年或將發生改變。市場普遍認為,2018年PPI漲幅將有所回落。從11月最新公布的PPI數據來看,PPI同比和環比漲幅均已出現下降跡象。PPI同比結束了此前連續3個月6.0%以上的高位運行局面,漲幅收窄1.1個百分點至5.8%。PPI環比已連續兩個月下滑至0.5%。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今年11月份可能是中國PPI漲幅出現下行趨勢的時點,12月PPI同比或繼續下行至4.5%左右, 明年PPI中樞或將在3.5%~3.8%左右。
李慧勇分析認為,隨著上游價格漲幅回落,產業間的利潤再分配將逐漸由上游轉向中下游,制造和消費領域將明顯受益。
朱海斌表示,2018年隨著利潤持續的好轉,預計制造業投資可能有所恢復,可以部分對沖基建、房地產投資和汽車銷售放緩帶來的下行壓力。
華創債券研報指出,去產能政策不斷明晰,預計未來產能過剩行業投資與利潤增速之間的背離關系將慢慢回歸正常。另外,考慮到2017年非產能過剩行業利潤增速較高,對投資的引領邏輯依然成立,因此2018年制造業投資大概率將觸底回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