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23:57:1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邊萬莉 記者 向江林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實習記者 邊萬莉 記者 向江林 每經編輯 王可然
繼資管新規后,監管部門近日下發《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網貸機構回歸信息中介定位,禁止繼續提取、新增風險備付金,逐步消化存量。
在當前去剛兌的大背景下,現存的近2000家從業機構良莠不齊,其中不乏一些問題平臺。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建議,投資人在選擇合規平臺與投資產品時,可以從平臺信息披露、銀行資金存管等方面來識別、判斷平臺的合規程度,在具體的產品選擇上則要以監管要求為準。而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則表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平臺時,不能被高收益所迷惑,一定要選擇風控嚴謹、安全、合規的平臺進行投資。
重點考察平臺風控能力
2017年,合規整治是網貸行業的主旋律,但也時有問題平臺出現。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11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42家,其中問題平臺11家,包括跑路1家、提現困難9家、經偵介入1家,停業平臺29家、轉型平臺2家;截至2017年11月底,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4008家,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5962家(含停業及問題平臺)。
不少投資人將具有國資背景或上線銀行存管看作是平臺安全合規的重要依據,但也有部分此類平臺出現了“暴雷”。另外,監管部門近期下發的通知,禁止轄內機構繼續提取、新增風險備付金,對于已經提取的風險備付金,應當逐步消化,壓縮風險備付金規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PPmoney、愛錢進、人人貸、拍拍貸等多家平臺都已宣布取消風險備付金機制。備案真正落實之前,投資人面對近2000家從業機構,該如何做出選擇,才能規避風險?
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認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平臺時,不能被高收益所迷惑,一定要選擇風控嚴謹、安全、合規的平臺進行投資,畢竟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比如,投資可以選擇有存管資質、信息披露的合規平臺,同時要重點考察平臺的風控能力,看它是否具有嚴謹的風控理念。此外,平臺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以作為其中一個考察指標。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向記者表示,作為投資人來說,除了股東背景、平臺運營時間、平臺高管經歷、平臺利率水平等基礎信息外,需要結合平臺信息披露是否完善,平臺風控能力是否強大等因素做出綜合判斷。一般來說,股東背景強大,平臺運營時間越長,高管有金融系統工作經驗的平臺,相對來說更加安全。他進一步補充道,平臺是否信息透明,風控能力如何,也是判斷其安全、合規的一大依據。
選擇符合監管要求產品
投資人規避風險,不僅需要防范平臺風險,還要學會識別不同投資產品可能會發生的潛在風險。部分投資產品信息披露不充分,對資產端來源和借款人信息含糊其辭,特別是經過層層包裝的產品,投資人看不到底層資產,很難進行風險識別和判斷。由此,就可能存在著自融、關聯融資、拆分融資項目期限、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等問題,給平臺的安全運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張葉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資產合規性問題是當前互金行業投資產品存在的風險之一,監管部門陸續對資產端提出一些禁令,比如首付貸、校園貸、大額標的等,但還存在少部分平臺鉆監管漏洞,向投資人發布不合規標的。另外,資產端質量把控狀況也暗藏風險,核心在于對借款人信用與還款能力評估及反欺詐能力,是否能夠較好地過濾不良資產,同時也有平臺工作人員的合規性操作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銀監會2016年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還明確禁止網貸機構自行發售理財等金融產品募集資金,代銷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等金融產品;禁止向借款用途為投資股票、場外配資、期貨合約等高風險的融資提供信息中介服務;禁止虛構、夸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收益前景,隱瞞融資項目的瑕疵及風險,以歧義性語言或其他欺騙性手段等進行虛假片面宣傳或促銷等。
張葉霞提醒投資人,在選擇產品前要先對自身風險偏好有非常明確的認識,選擇在風險承受能力范圍之內的投資產品。而在具體的產品選擇上,一方面以監管要求為準,選擇在借款金額、期限、利率、資產來源等各方面都合規的產品;另一方面選擇借款項目信息,包括資產來源、合作機構、借款人基本情況及資金去向等充分披露的產品。她認為,2018年的資產端熱點主要會集中在汽車金融、垂直領域的供應鏈金融、符合普惠金融要求的消費金融和三農金融以及小微企業經營貸款等。
周治翰也持有相似的觀點,2018年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產品或許成為新的熱點。國家在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供應鏈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一個有金融服務場景的領域,供應鏈金融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通過對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整合,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確保項目風險可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