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01-03 10:49:59
數據顯示,2017年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488家公司首發申請,380家獲通過,全年IPO通過率為77.87%。專家認為,新股發行從嚴審核這一趨勢不會改變,監管層正在對券商等保薦機構提出更高要求,嚴審關口前移到券商等中介機構處將成為2018年新股發審工作“常態”。
數據顯示,2017年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488家公司首發申請,380家獲通過,全年IPO通過率為77.87%。專家認為,新股發行從嚴審核這一趨勢不會改變,監管層正在對券商等保薦機構提出更高要求,嚴審關口前移到券商等中介機構處將成為2018年新股發審工作“常態”。同時,在新股發行常態化機制日益健全的情況下,股票發行將得到優化,優勝劣汰將更明顯。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IPO通過率為77.87%,而2016年該數據為90.6%。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2017年IPO數量遠高于2016年,反映IPO審核效率提升,特別是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一共審核90家公司,平均審核周期較前幾年大幅縮短。不過,與2016年相比,2017年審核通過率有所降低,“大發審委”任職以來的通過率不足60%,表明新一屆發審委在簡化流程提升審核效率的同時,對新股發審把關趨于嚴格,特別是更加注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財務數據真實性、合法合規性等問題。如此,盡管通過率降低,但上市公司質量得到提升,優質公司能夠盡早排隊上市。
潘向東表示,新股發行對于股票市場而言是“源頭活水”,加快新股發行節奏將大幅減少企業的排隊時間,為企業提供更廣泛的資金來源渠道。在縮減審核周期的同時,也需要嚴格控制首發企業的整體質量,讓更多符合發行條件的優質企業上市,這樣既能提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又能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中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袁緒亞認為,2017年IPO通過率較2016年下降,直接原因是2017年9月開始,隨著新一屆發審委行使職責,IPO趨嚴漸成“常態”,讓市場重新審視新股發審工作,其積極效應和影響巨大。
“高標準、嚴要求的趨勢下,IPO通過率低于以前可能是未來常態。”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伙人孫進表示,IPO被否的原因涉及經營能力持續性、企業會計及財務問題、信息披露、內控體系、合規性等,排隊企業應做好自檢自查。預計監管層還將會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諸如完善退市制度、并購重組制度等,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這也是建設資本市場強國的必然要求。
證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20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的擬IPO企業數量是131家,而2016年終止審查企業的數量是77家。
業內人士認為,發審會只是IPO最后一個環節,之前還有見面會、反饋會、初審會等。嚴格審核向前端延伸,清除一部分以各種手段占據IPO排隊環節的公司,可大幅提高IPO審核效率,使IPO融資渠道更加暢通,讓優質公司盡早上市。
潘向東認為,除發審會審核趨嚴外,監管部門針對券商保薦機構存在的盲目搶進度卡位置、基礎工作不扎實、申報材料質量不高等問題提出新的要求,對于問題多的保薦機構進行提醒或者通報,納入發行部誠信檔案,這樣一來,保薦機構將提高保薦項目的標準和門檻,在IPO審核進入發審委環節之前就有較高的把控要求,進一步提高效率,讓優質公司早日上市。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負責人田利輝表示,新股發審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應該共同把關,特別是在保薦制下,券商保薦機構需要認真履責,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嚴懲不怠。只有大力懲戒不負責任的保薦人,才能讓券商保薦機構審慎從事,嚴謹履職,從而不讓不良企業出現在發審的隊列中。(下轉A02版)
(上接A01版)袁緒亞認為,IPO保薦環節,需要由各中介機構嚴格把關。作為保薦總協調和主導的證券公司更重要。將IPO質量控制前置到保薦機構,從2017年10月開始,就成了各證券公司的自覺行動。IPO問題公司對保薦機構影響巨大,對證券公司分類評級打分等影響也是極為直接的。有鑒于此,證券公司積極響應證監會嚴格監管和自覺行使保薦機構的職責已成業內共識。
證監會日前表示,將保持定力,適當加快新股發行節奏,不斷健全新股發行常態化機制,著力化解存量。
潘向東表示,新股發行節奏適當加快需要找到均衡,既要兼顧市場穩健運行,也要顧及投資者的感受。實際操作中,一是需加大IPO企業全面現場檢查力度和質量,防止企業“帶病上市”;二是要完善審核制度,并找到化解存量和保證質量之間的平衡點。
田利輝認為,2018年新股發審工作重點有三方面考量,一是如何保障優質企業及時上市;二是如何在做好市場預期管理的前提下增大上市公司數量;三是如何提高券商保薦機構工作質量。
袁緒亞表示,2018年新股發審工作重點在四個方面:一是將符合產業發展的好公司審核發行,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如何審視和把握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發展趨勢與IPO審核的對接成為關鍵;二是盡管在國有企業中需要IPO的公司越來越少,但配合國企改革,將更好的國有企業IPO,壯大國有經濟也是發審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三是如何接受新三板公司,通過IPO轉板主板市場;四是如何把握和調控IPO上會的數量與節奏,是發審委平衡IPO數量、規模和二級市場穩定的一個高精度的技術層面,需要做得更穩妥、更好。
“從12月7日證監會的兩份監管問答來看,證監會將進一步保持新股發審的透明化、公開化,優化股票發行審核流程,不斷提高審核效率,建立高效、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潘向東預計,在IPO常態化的同時,從嚴審核這一趨勢不會改變,優勝劣汰的節奏將更為明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