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8 08:15:36
過去的2017年,香港股市、樓市都迎來大年,樓市成交記錄不斷創新高,這讓香港特區政府的地價收入和印花稅收入猛增,同時也成為幸福的煩惱。“如何善用這筆盈余,卻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對于香港的股市,券商研報稱,中長期繼續看好港股,后市長期看恒指一定會突破31000點。
每經編輯 趙慶
剛剛過去的2017年,香港可謂是資本市場上的“紅人”,股市、樓市都在上漲:
香港恒生指數除去年9月外,其余11根月線均收得陽線,全年累計上漲近35%,為全球主要市場漲幅冠軍。
在香港特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多次“辣招”調控之后,香港樓市依然受到追捧:買家不斷推升樓市成交記錄,中環寫字樓出現大宗交易,土地拍賣價格被刷新……
這也讓香港特區政府的地價收入和印花稅收入猛增,也成為幸福的煩惱。“如何善用這筆盈余,卻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在1月7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表示。
1月7日,陳茂波在香港特區政府網站上發表題為《思考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文章。陳茂波表示:
由于樓市和股市暢旺,地價收入和印花稅收入均超出預期,港府本財年前八個月(截至2017年11月底)的綜合盈余為572億元,大大超出原先預期的163億元。
過去一年,隨著環球經濟環境整體改善,本港在出口貿易、旅游、零售,以至就業各方面的情況亦全面向好,最新預測全年實質經濟增長為3.7%,高于原來最初預測的2至3%。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收入方面,利得稅是香港特區政府最大的經營收入來源,薪俸稅、印花稅緊隨其后。非經營收入方面,地價收入波動最大。
在此背景下,陳茂波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相當重視對整體社會的長遠需要而未雨綢繆,作出投資,并不是只做一些可以獲得一時掌聲的短期措施。
2017年港股的明星股中,占恒生指數比重達10%的騰訊控股(0700.HK)大漲超110%,是港股牛市的重要生力軍。
但去年恒生指數51只藍籌成分股中,有四只漲幅都默默地超過了騰訊。截至2017年12月27日收盤,受益于業績增強及估值修復,吉利汽車2017年大漲超250%,為表現最強藍籌。此外碧桂園、舜宇光學科技、中國平安、九龍倉集團均漲逾100%。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海通證券荀玉根近日發布研報稱,2017年港股牛市源于公司強勁業績和南下資金,展望2018年,港股在慢牛途中。荀玉根認為,2016年以來中國步入經濟平盈利上的時代,類似1975-1989年初期的日本。微觀盈利優于宏觀經濟:一是產業結構優化,二是行業集中度提高,三是公司國際化加快。
興業證券則發布研報稱,隨著核心資產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將從中資投資者對中國資產有信心,演變到未來越來越多的外資投資者對中國資產有信心。中長期,繼續看好港股,后市長期看恒指一定會突破31000點。投資策略上,牢牢把握行情的基本面驅動屬性,耐心布局性價比好、且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國核心資產”。
無論是深圳還是香港,調控都是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只是,同樣在調控背景下,2017年深港房地產市場的溫度截然不同。
據證券時報,如果說深圳新房價格在2017年的走勢像一條平靜的直線,那么香港房價卻是一條帶有角度的上升曲線。美聯物業公布的房價走勢圖顯示,截至去年11月,香港房價已累計上漲超過11%,11月的上漲幅度約為1%。而11月以實用面積計算的平均呎價為12005港元(約10.8萬元人民幣/平米),首次沖破1.2萬港元大關,就連美聯儲加息也未對香港樓市帶來顯著的實際影響。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為了控制樓價,香港特區政府先后提高印花稅率和物業貸款要求,但海外投資及自住的購房需求卻并未因此減弱,其背后支撐便是內地買家。
芬姐就是在香港購房的內地人之一,她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孫子出生在香港,現在是跨境學童,在屯門讀書,為了方便他以后學習,我咬咬牙在港島買了房子,畢竟那邊好學校更多。”
香港樓市整體所處的低息環境是又一利好,無論對于購房者還是開發商。據悉,香港房企手頭寬松,資金充盈,甚至可以為買家提供多達買價120%的融資:
其中90%用于購買新屋,剩下的30%償還現有的房屋抵押貸款。另外,香港房貸利率依然持續走低。以匯豐銀行最近開出的一款利率優惠為例,可以向部分客戶提供Hibor(香港銀行同行業拆借利率)加碼1.28%的利率。
對于2018年香港樓市發展,各大機構均表示看好。第一太平戴維斯預計,明年一般住宅樓價錄得5%至10%溫和升幅。仲量聯行也表示,盡管受加息影響,但市場對中小型住宅需求仍將強勁,預期2018年住宅樓價將上升約10%。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中國房地產報、Wind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