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社 2018-01-12 22:29:25
蔑視公共規則時,人的行為能有多荒謬?
近日,一段關于女教師攔高鐵的新聞刷屏了。
小學教師羅某帶著孩子趕高鐵,因自己的老公沒能按時上車,就用身體阻擋車門閉合,全車乘客只能一起等候,發車延誤了至少3分鐘。
網傳視頻時長3分50秒,這名女子一邊手持電話,用身體擋在列車門口,一邊用手抓住門邊扶手不放。
列車一工作人員不斷對她進行勸說,告訴她這是違法行為,但她仍然不愿離開。
“檢票口的人不讓他來”、“我老公下來我就走,他就在門口”、“我有票的,我不是沒有票”。
當記者進一步采訪她,問她是否有阻攔動車開動的舉動時,她說:“我沒有攔著車,我只是個人,怎么可能攔在動車前面阻止它開呢?”
“我是在跟列車長說,我老公就在樓上,10秒鐘就能上車,麻煩他用對講機叫樓上放一下行,但他們就是不幫我說。”
羅某是一所小學的語文高級教師,教導處副主任,已經從教11年。還曾被評為區級德育先進個人、區級優秀班主任。
事后,該小學回應說,“由于她在高鐵站的行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目前已被停職。”
網上流傳著一篇疑似當事人發布的解釋文章:
但目前,該賬號已經注銷。
雖說只是“10秒鐘的事”,卻也是乘客應該自己承擔的后果。
羅某的行為反映出時下的一個社會問題:很多人,都不會過公共生活。
-1-
那些漠視規則的中國人
近年來,因為公共規則意識缺乏而釀成的悲劇,越來越多。
2016年7月23號,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東北虎園內,游客趙某無視園區不得私自下車的規定,最終被老虎撲倒。
她的母親下車營救,被另一只老虎叼走并咬死。
然而遇難者的哀嚎還沒有徹底從耳邊散去,一起類似案件就又再次出現。
2017年1月29日,浙江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老虎傷人事件。
死者張某為逃票,企圖翻墻通過老虎解放區進入園內。最終慘死于老虎口中。
這兩則事件的后續發展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八達嶺事件中的趙某,和浙江事件中死者的家屬,都堅定地認為,悲劇的出現是動物園的責任。
死者已逝,苛責顯得不近人情,可事實如此。如果不能認識到違背規則的害處,這樣的事件只會越來越多。
2017年6月27日,上海浦東機場。一名八旬老太在登機過程中,向飛機發動機拋撒硬幣。
事后,這位當事人給出的解釋是,為了祈求平安。
她可能不知道,如果工作人員沒有察覺,飛機按時啟動,硬幣會被吸到發動機核心部門,很可能與高速轉動的葉片發生碰撞,導致喘震、失速,后果不堪設想。
為了保障飛行安全,全機乘客滯留在機場5個多小時,維修人員拆開發動機進行全面檢查。
因為該老太年事已高,警方決定,刑拘五日的處罰不予執行。
老人對公共安全的理解跟不上時代,或許情有可原,但女博士也會犯這樣的錯,就真的讓人目瞪口呆。
同樣是在2017年的6月份,武漢天河機場,一位女博士因為遲到5分鐘,被工作人員拒絕辦理登記手續,而選擇大打出手。
似乎在公共場所,國人規則意識淡薄的毛病極易暴露。
“我一個人力量這么小,能出什么事?”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人算不了什么,或者,只要鬧一鬧,自己的訴求就能達成。
-2-
為什么中國人規則意識淡漠
古人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水平確實是影響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按理來說,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有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的素質也會隨之提高。
但文化水平和文明水平,似乎并不是一碼事。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人際交往大多局限在因血緣、地域與職業而形成的狹窄范圍,即費孝通先生所說的熟人社會、禮俗社會。
中國人受到的規則意識教育,還遠遠不夠。很多人都習慣于利用人情關系和權威經驗,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違反規則的人都認為自己情有可原,而把責任推給規則的不合理,以及規則背后的制定者。
在羅某看來,稍等個幾分鐘讓他的老公趕上高鐵,合情合理。但是對社會秩序來說,這卻是極其幼稚的。
熱點事件中的羅女士,帶有三個社會身份:母親、教師、社會責任的承擔者。
作為母親,在她撒潑打滾阻攔列車時,她的女兒就站在一邊。
這個視頻中,比起羅女士對規則的漠視,她幼小的女兒在看到母親的一系列行為時,無所適從的表情,更讓人擔憂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無需贅言,父母行為孩子都看在眼里。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觀念。看見母親不顧公共法規阻攔高鐵,旁邊的人也都在指責,這樣的情景,在小女孩的心理,會留下怎樣的陰影?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此外,羅某還是一位老師。
她的一言一行,還在影響學校幾十上百個學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去攔了不容差錯的高鐵,教室里的孩子們,看見這件事后,又會受到怎樣的沖擊?
“老師為什么要這么做?是不是那10秒鐘,真的不算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羅某同樣要承擔社會責任。
如果說在這個事件中她只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身體力行的樹立一個絕佳的負面典型,告訴大家這么做是不對的。
我們生活中有無數個“羅女士”。
有多少父母平時不遵守交通規則,為了占一點小便宜逃票。這些事情看起來小,但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身邊人對公共規則的理解,甚至影響了孩子的三觀。
-3-
遠離那些漠視規則的人
“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
這一點,考驗著法律制定者,同時也在考驗法律執行者。
“他律”是一種外部措施,“自律”才是規則有效施行的根本。合理的規則外,主要還在自覺。
圖片來源:攝圖網
首先,學會對“潛規則”說不。
許多人違反了規則首先想的事情是怎么找人托關系解決麻煩,而不是畏懼規則帶來的懲戒。
“潛規則”、“走后門”已經成了社會公眾無形之中的默契??尚Φ氖?,當你因此受到不公平對待時,你抨擊它;當你因此從中獲利時,你又感激它。
雙標至此,便是對公共規則的最大蔑視。
作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之一,我們需要對規則的敬畏感。
其次,明確什么是分寸感。
越是講規則的人越懂得區分什么是個人的自由,什么是公眾的自由。
很多人無法理解德國人對于秩序的高度崇尚,他們覺得那樣太刻板影響效率,不自由且很可笑。但嚴格的分寸和自律,讓他們更懂得,規則才能使真正的個人自由得到保障。
另外,要學會獨立思考,不盲目“從眾”。
排隊時,“大家都插隊,那我也插個隊好了”;過馬路時紅燈還沒變,“大家都走了,我也別傻站著了”;坐車手里有垃圾,“前面那人都隨手扔了,我一起扔也不會造成多大麻煩……”
素質,從來都不是做得人多的事,就能體現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女教師攔高鐵的事件中,我們看到的就只有負面的東西嗎?也不盡然。
視頻中的圍觀乘客都在紛紛譴責羅女士的行為,并告訴她“你這樣做是違法的”。
在此基礎上,民眾也更加明白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維護社會秩序。雖然拍攝視頻上傳網絡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但不得不說,它對漠視規則的人可以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
講規則的社會就一定是冷漠的社會嗎?
恰恰相反。
一個人為了圖方便去影響其他人,是自私,而為維護社會公序堅定立場,才是我們要提倡的素質。
--END--
作者: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一個提供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