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8-01-15 16:41:15
環保部2018年伊始對兩家車企開出“環保罰單”,網民認為,此舉敲響車企污染喪鐘。
CFP圖
據報道,環境保護部近日公布了對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違反大氣污染防治制度的行政處罰決定,對兩家企業共罰款超過3800萬元。這是環保部首次對汽車生產企業開出罰單。
“這個罰單給所有的污染企業敲響警鐘,超標排放必然給予處罰,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網民“殷建光”稱,我們身處汽車時代,汽車產業蓬勃發展,越是蓬勃發展越需要防范企業污染。現實中,一些地方為了發展汽車制造產業給車企污染開綠燈,放松環保工作。一些車企便自以為是,為所欲為,在默許下肆無忌憚,不斷突破環保紅線。環保部首次給車企開罰單,一是警醒企業,環保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警醒地方管理者,誰破壞環保,誰就會受到懲罰。
網民“黃春景”表示,在機動車環保達標問題上,如果源頭管控不力,后續的管控也無從談起。環保部對車企首開巨額環保罰單,不僅表明對車企污染行為的打擊進一步深化,也體現出監管部門在嚴懲違規者的深度與廣度上與時俱進,不失為進步之舉。治理污染非一日之功,環保罰單能給企業戴上緊箍咒,警醒車企不斷加大綠色環保的成本投入,進而推出更多節能環保的綠色汽車。某種意義上看,近4000萬元的環保罰單的“醉翁之意”不在罰,而是以罰促改,引導更多車企“在企業發展中推進環境保護,在保護環境中推進企業發展”。
一些網民提出,除了嚴懲,還應完善長效監管機制。
據報道,環保部表示將加大監管力度,常態化、不定期組織開展新車生產、銷售環節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篡改、屏蔽OBD系統弄虛作假等各類違法行為。網民“劉效仁”表示,這些舉措值得期待,此外,還有必要加快推進遙感監測網建設和數據聯網,利用技術創新大數據分析實時在線監測,以便隨時發現問題;除加強地方環保部門常態化監控,應當對有關違法企業的處罰與工信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形成共同威懾;還應建立和完善車企信息公開披露制度,以便公眾和媒體知情、監督。
(記者 張小潔 整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