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31 23:48: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 軍
2017年,自主品牌第二陣營幾家歡喜幾家愁。上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旗下自主品牌銷量快速增長,大有沖擊第一陣營的勢頭。而同在安徽的奇瑞、江淮汽車則在苦求轉型之路。
“2018年自主品牌競爭激烈程度將進一步加劇,部分品牌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銷量規模是車企如何避免被市場淘汰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比之更重要的是企業能否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車型。
上汽、廣汽自主業務高速上漲
在2017年自主品牌整體銷量增速減緩的背景下,上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憑借在SUV市場打造的爆款車型,依然實現了全年兩位數的高增長。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汽乘用車銷量為52.2萬輛,同比增長62.26%,在乘用車市場中占比2.16%,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SUV銷售35.6萬輛,同比增長152.6%,在SUV市場中的份額達3.4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在上汽乘用車整體銷量中的占比也提升了24.4個百分點,至68.2%。
就具體車型來看,榮威RX5為上汽乘用車立下汗馬功勞,累計銷量達23.76萬輛,同比增163.9%,在SUV細分市場拿下2.3%的市場份額,同比提高1.31個百分點。
廣汽乘用車在2017年同樣創下銷量新高,全年累計銷售50.86萬輛,同比增長37.16%,乘用車市場份額擴大至2.1%,同比提高0.53個百分點。
廣汽乘用車銷量增長同樣受爆款SUV車型拉動。2017年,其SUV車型銷售46.92萬輛,同比增長36.6%,在SUV市場中的份額達4.55%,同比提高0.78個百分點,在其整體銷量中的占比提升至92.26%。
具體車型來看,傳祺GS4是廣汽乘用車的銷量擔當。2017年,傳祺GS4 銷售33.73萬輛,同比增長3.2%,在SUV細分市場占3.27%的份額。此外,新車型傳祺GS8全年銷量達10.22萬輛,為廣汽乘用車在SUV細分市場貢獻了1%的市場份額增長。
奇瑞、江淮缺乏爆款車
而同處自主品牌第二陣營的奇瑞汽車與江淮汽車,2017年則遇到不小的市場壓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奇瑞汽車銷量為55.21萬輛(不含微客),同比下滑6.47%,在乘用車中的市場份額為2.28%,同比下滑了0.21個百分點。
奇瑞汽車盡管下轄奇瑞、凱翼、開瑞三大品牌,擁有龐大產品陣容,但大而不強成為制約其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017年,奇瑞僅艾瑞澤5一款車型年銷量突破10萬輛。
在轎車市場主打艾瑞澤系列,SUV市場主打瑞虎系列,已成為奇瑞未來的產品戰略,但兩個系列車型2017年的市場表現均欠佳。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艾瑞澤5與艾瑞澤7累計銷售14.05萬輛,同比下滑3.83%,在轎車中的市場份額為1.18%,與2016年基本持平;SUV方面,瑞虎SUV系列產品同期銷售17.41萬輛,同比下滑16.18%,市場份額丟掉了0.59個百分點至1.69%,成為奇瑞銷量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2017年,奇瑞汽車大動作不斷,“瘦身”成為其發展的主旋律。有業內分析認為,未來,奇瑞仍需堅持做精做強,打造爆款車型,才有望改善目前的困境。
與奇瑞相比,江淮的銷售壓力更大。2017年,江淮累計銷量達22.26萬輛,同比下滑近40%,在乘用車中的市場份額下滑0.63個百分點至0.92%。不過,江淮的轎車與MPV板塊,實現了一定程度上漲,但由于在江淮業務中占比較小,對整體銷量拉動不明顯。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江淮SUV車型銷售12萬輛,同比下滑56%,在SUV市場中的份額為1.16%,下降1.84個百分點。
事實上,江淮此前也有爆款車型。江淮S3月銷量一度超2.5萬輛。然而在2017年,江淮S3全年僅銷售5.44萬輛,同比下滑72.5%,市場份額同比減少1.65個百分點,跌至0.53%。
在2017年的自主品牌陣營中,以上汽大通為代表的“后來者”,由于銷量增長明顯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上汽大通銷售3.2萬輛,同比增長72.04%,跑贏自主品牌整體增速69.04個百分點。
作為“商轉乘”代表企業之一,上汽大通在2017年加大乘用車板塊投入,在MPV市場整體下滑18.6%的情況下,G10完成銷售2.7萬輛,同比增長45.6%,成為市場上數不多的銷量增長車型。
SUV方面,2017年8月才上市的D90,2017年銷售5005輛,盡管體量不大,但對上汽大通來說,仍帶來了不小的增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