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5 23:49:13
無論是消費市場的表現還是資本市場的熱度,在一段較長時期內,白酒與啤酒行業都可被視為“一個在夏天,一個在冬天”。盡管存在差距,但啤酒巨頭仍然“偏愛”白酒, 華潤啤酒、燕京都曾自己釀造,這到底是為何?
每經編輯 陳星
CFP 圖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趙橋
在此次華潤旗下公司入股山西汾酒(600809,SH)前,華潤啤酒(00291,HK)還曾嘗試過自家“釀”白酒。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華潤雪花啤酒(海拉爾)有限公司滿洲里分公司組建,并將原啤酒灌裝生產線改建為白酒生產線,彼時該公司年產值可達630萬元。
但有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對于“自家造”,入股區域知名品牌能夠加速華潤的白酒戰略,對于強者恒強、中端及區域品牌競爭白熱化的白酒行業來說,華潤此舉“省時又省力”。
一位龍頭企業內部人士認為,資本實力是入股白酒知名品牌的基礎,而入股后的管理水平、整合能力是華潤亦不可小覷的挑戰。
無論是消費市場的表現還是資本市場的熱度,在一段較長時期內,白酒與啤酒行業都可被視為“一個在夏天,一個在冬天”。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及數據發現,雖然白酒與啤酒行業眼下“冷暖”對比明顯,但二者只是在不同時刻經歷了高峰和低谷。其中,白酒先于啤酒業進入低迷期,而當白酒逐漸回暖時,啤酒行業仍在調整中掙扎。
2014年7月起,中國啤酒業從黃金期步入低迷階段,直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啤酒累計產量才重迎微增。同時期,酒企業績集體下滑。2014年至2016年,燕京啤酒營收分別為135.04億元、125.38億元及115.73億元,歸母凈利則分別為7.26億元、5.87億元及3.12億元,呈逐年下滑態勢;青島啤酒2016年營收下降5.53%,歸母凈利下滑39.09%;行業龍頭華潤啤酒2016年綜合營收雖略有增長,但僅錄得股東應占綜合溢利6.29億元,同比下降5.7%。
該時期內,啤酒企業面臨的壓力不僅在于業績下滑,還有趨薄的利潤空間。某啤酒企業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行業過去的盲目擴產能與接近天花板的市場增量,啤酒企業熱衷于用打價格戰的方式爭奪市場,造成企業的利潤水平承壓。
記者查閱Wind數據發現,華潤啤酒近年來最低銷售凈利率出現在2015年,為負8.93%;青島啤酒的最低值為2016年報告期內的4.24%;燕京啤酒的銷售凈利率則低至2016年的2.76%。
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貴州茅臺的銷售凈利率常年維持在50%左右,五糧液亦多年保持30%上下水平。
據已披露2017年業績快報的白酒上市公司公告,2017年貴州茅臺凈利預增58%,日均賺得7200萬元;舍得酒業則預計凈利為1.3至1.6億元,同比前一年最高將翻倍;水井坊則預計營收與歸母凈利分別同比增長74%和49%。
從2012年進入調整期后,白酒行業自2016年底開始逐漸走出“陰霾”,量價齊升的局面讓市場關于白酒行情企穩的判定日益增多。
啤酒市場“愁云慘淡”,部分企業還擔心白酒等酒種分得一杯羹。青啤、重啤在其2016年年報中就表示,白酒市場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啤酒市場利潤驅使等,其親民低端產品對啤酒消費產生跨界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華潤啤酒及燕京啤酒多年前就已有涉足白酒產業的動作。公開資料顯示,華潤啤酒曾組建一家華潤雪花啤酒(海拉爾)有限公司滿洲里分公司,并將原啤酒灌裝生產線改建為白酒生產線,彼時該公司年產值可達630萬元。
燕京啤酒旗下亦擁有一家燕京啤酒(赤峰)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時,該公司擁有白酒品種60余個,年白酒生產能力1萬噸。
但相較于前兩次區域性及較小投入的嘗試,華潤旗下公司此次將成為山西汾酒第二大股東,無疑是一個戰略層面動作。
有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白酒已進入強者恒強的局面,區域性白酒品牌正處于發力跑馬圈地的狀態,對于想要拓展白酒業務而此前無甚基礎的華潤來說,此時入股區域知名品牌是一個既省力又相對劃算的選擇。
該分析師進一步稱,雖然華潤啤酒在啤酒行業長年占據龍頭地位,但這得益于其延續多年的份額導向戰略,這也造成其產品均價位居行業最低。為改善盈利狀況,華潤向利潤導向轉變,此前華潤率行業之先提價就是戰略表現之一。對于大多數啤酒企業而言,擺脫困境的主要方式仍是深耕行業、調整升級啤酒產品結構。
前述啤酒企業內部人士亦表示,啤酒與白酒在營銷方式、銷售渠道及針對受眾層面都有顯著差異,屬于“看起來近但實際上遠”,尤其是啤酒行業自身尚處調整期內,如何做好主營業務是公司目前思考的重點。
實際上,部分啤酒企業此前則嘗試過更遠的跨界。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嘉士伯曾宣布進軍美容產品市場,其最大賣點是每款產品中均含有0.5升嘉士伯啤酒。記者于2月5日下午登陸嘉士伯官網發現,相關產品的購買鏈接已經不存在。
對于華潤啤酒和燕京啤酒目前白酒業務的發展情況,記者分別致電公司,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新聞鏈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