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6 00:00:30
《每日經濟新聞》將于“3·15”期間推出“3·15特別策劃”,關注消費升級后催生的新消費熱點及問題,并通過發布新消費榜單、消費白皮書以及美好商業線下沙龍等形式,聚焦新消費熱點背后的機遇與挑戰。
每經編輯 蔣佩芳 葉曉丹
2018年1月,杭州盒馬鮮生超市。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蔣佩芳 葉曉丹 每經編輯 姚治宇
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商業作為人們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消費者信息的共享,庫存的互通,迅速發展的移動支付,以及物流供應鏈的快速便捷已經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所有人。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加上技術持續革新,商業模式和業態開始不斷呈現多樣的迭代升級:人工智能等科技開始深度賦能基礎產業,新零售則打破并融合線上線下渠道等。
回顧整個2017年,新消費理念趨于成熟,而在2018年,消費升級的新生態已漸形成,基于此,《每日經濟新聞》將于“3·15”期間推出“3·15特別策劃”,關注消費升級后催生的新消費熱點及問題,并通過發布新消費榜單、消費白皮書以及美好商業線下沙龍等形式,聚焦新消費熱點背后的機遇與挑戰。
新消費深刻變化的當下,不得不提新零售。
2016年10月,馬云出席杭州云棲大會時提出,未來30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世界的變化將遠遠超出想象。從2017年開始,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商”二字,因為在他看來,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很快,“新零售”于2017年迅速被標簽化,電商企業紛紛在實體店領域布局,這也令傳統零售業產生了大變局。當然,這同樣是對于電商服務同質化困境的一種破局,主動擁抱曾經作為對立面的實體零售,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在線上零售額增長日漸下滑的趨勢下,“新零售”無疑為各大線上平臺方開拓了新的消費者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無人化和智能化成功開拓了多樣化的消費場景,讓渠道和場景融為一體,并慢慢改變網購與零售的原始面貌。而科技的加入使得線上與線下渠道不再是往日的從屬關系,而逐漸發展成一種共同體,以提升消費者的整體購物體驗作為根本,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選擇。
無疑,“新零售”是電商企業向傳統零售業的延伸和融合,也能夠拓展新業務、實現跨界和業務量增長。消費者則將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即想即得。
在過去的一年,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在新零售領域跑馬圈地,阿里、騰訊、京東、網易、小米等企業都開始探索新零售之路。而這種全新的零售模式,除了注重線上線下零售場景的融合之外,更需要對現有零售場景的人貨場等要素進行重鑄。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兼大中華區消費者和零售咨詢業務負責人澤沛達(Daniel Zipser)日前表示:“在新消費時代下,中國消費者正釋放出巨大潛能。商家與行業玩家必須真正了解、聚焦每一位消費者,并且與之建立聯系。圍繞著以消費者為中心展開多維度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將有助于生態圈中的每一個參與方把握趨勢、從容制勝。”
面對2017年打破了邊界的“新零售”,以及2018年消費升級的新生態,《每日經濟新聞》一直對此持續關注,并將在“3·15”前后推出特別策劃,選取比較有爭議性的消費熱點案例,以及行業中極具代表性的企業共話新生態的未來趨勢,以及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新問題新現象。
當然,除了一些相關報道外,《每日經濟新聞》還將針對當前的消費特征制作新消費榜單,并根據一些熱點及時發布消費白皮書,白皮書主要側重當前零售變革背景下的新消費、新場景、新生態,以趨勢解讀+數據分析的方式形成。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亦將在“3·15”期間圍繞“新消費新場景新生態”為主題,推出美好商業線下沙龍,從不同的視角分析新環境下的行業現狀、消費升級新趨勢。需要說明的是,《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旨在“發現”和“傳遞”美好,呼吁讓商業回歸本質,讓發展回歸初心,以推動未來商業可持續、社會良性發展。
無論如何,商業的競爭是一直存在的,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最終比拼的還是有價值的商業體驗。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新消費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會呈現出一些新的問題,而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往往在無形中被無良商家組成的利益共同體所綁架。
同時,隨著技術的升級,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往往會更加隱蔽。“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美好的商業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人們在日常的消費過程中,依然存在各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期間,我們希望發揮媒體的責任和擔當,推動商業更良序發展,共筑誠信堡壘。
“3·15”線索征集郵箱:315baoliao@nbd.com.c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