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11 09:03:5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游熱了起來。我國南極旅游人數也逐年快速增長,從2005年不到100人次升至2017年近5300人次,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南極旅游第二大客源國。不過面對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南極。有人擔心,這會對當地環境生態造成不良影響。近日,國際海洋局就發布了《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用來規范游客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南極游的游客也將面臨史上最為嚴格的行為要求。
每經編輯 張楊運
當“午夜陽光號”駛過南緯60度線的洋面,地球最極致的奇景撲面而來。每天傍晚五六點,灰色的天空嫣然展顏,云層裂開一道口,將籠了一整天的陽光全部撒向海面。四下里除了幾只海鳥,什么都沒有,只有金色的陽光、深藍色的海、淺綠色的浪,和雪白的船。晚飯后,海面上明月冉冉升起,將碧波上細碎的金光替換成銀色。
這是在南極旅游的一幕。30歲的李媚燁是個IT程序員,由于時間調配比較自由,她近期去了一趟南極。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第一財經報道,阿里旗下的某旅游平臺共4個南極專線,將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陸續出發,其中有兩個船期橫跨春節,這意味著將有近1000個中國人在南極過大年。
近年來,我國出境旅游人數呈井噴式增長。我國南極旅游人數也逐年快速增長,從2005年不到100人次升至2017年近5300人次,僅次于美國成為南極旅游第二大客源國。
然而,最近去南極的游客將面臨更加嚴格的規定。
我是1月中旬去的南極,2月初剛回上海。之前我比較過價格,大部分南極游都要10萬元以上,而某互聯網旅游平臺的一款特價產品5萬多元,當時我幾乎沒有猶豫就買了,然后一個人踏上了旅程。
回憶起南極之旅,李媚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令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郵輪天明后抵達南極時,她從窗戶向外張望,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瑰麗的冰川,這種震撼難以言喻。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看到企鵝時我們都很興奮。企鵝一點也不怕人,但根據相關保護條例,我們不能觸碰企鵝,只能看。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撲企鵝,但企鵝可以撲我們哈!
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是南極旅游的最佳時期。近年來,隨著極地旅游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往南極嘗鮮。央廣網11月29日報道,時下,眾多旅行社都在爭先恐后地爭奪這一高端旅游市場,因為“有錢又有閑”的中國大叔和大媽們正變得越來越多。根據國際南極旅游組織協會統計數據,極地旅游近年來在中國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
據央視新聞2月10日報道,近年來,我國南極旅游人數從2005年不到100人次升至2017年近5300人次,僅次于美國的1.5萬人次,成為南極旅游第二大客源國。
我國南極旅游的組織方式,一般是在國內招攬客源,前往第三國參加國外公司組織的赴南極旅游活動。目前,國內也有企業開始直接組織游客赴南極旅游。據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介紹,從國際上來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南極旅游,旅游者多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球每年前往南極旅游的人數4-5萬,約為各國南極科考人數的5倍。
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南北極旅游的線路產品日益多樣化,價格也差別很大。某知名旅游極地探險事業部總經理張雷向央廣網記者介紹,南極游價格整體高于北極游,尤其到南極點一般要60萬左右。
近年來,參與極地旅游的游客群體也正從專業化、高端化、相對高齡化,向年輕化、個性化轉變,張雷對此深有體會,“最早的時候,客人年齡層比較高,55歲以上,現在去的人數增加,平均年齡層下降了10歲左右。”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東方網去年12月15日報道,攜程旅游發布的首個年度《中國人極地旅游報告》顯示,2017-2018年,南北極旅游人均花費超5萬元,客源群體從北上廣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散。南極、北極、極光線路增加到1000多條。
南極熱的同時,北極旅游也迎來了顯著增長。芬蘭、挪威、冰島這些國家每年接待的中國游客數量增長在50%-100%。在消費方面,南極產品價位更高,平均在10萬到20萬元。相對來說,北極路線更為親民,多數線路價格在2萬至3萬元。
攜程旅游數據顯示,南北極產品在客群年齡上呈現兩極化,南極產品的主力是大爺大媽,年齡在45歲以上的中老年客群占到58%。而北極極光產品則以90后年輕人為主,19~35歲的人群占比超過5成。
面對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南極。有人擔心,這會對當地環境生態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會影響科考站的正常運行,
南極不同于其他旅游勝地,由于溫度低,自凈能力很差。一塊香蕉皮,在南極需要180年的時間才能被分解,而人類的排泄物則需要更長時間。
據旅游平臺相關負責人向《北京青年報》介紹,在南極中山站,上完廁所后不是用水沖,而是用火燒。焚燒過的排泄物會被打包運回國內,這一舉措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活動對南極的環境污染。探訪南極的游客上廁所是在郵輪上,雖然不用火燒,但也有嚴格的分層處理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南極游的游客也將面臨史上最為嚴格的行為要求。
2月9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了《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規定》中明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組織前往南極開展的活動,由國家海洋局負責南極活動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中國申請在南極開展的活動,需向我國國家海洋局提交南極活動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規定》還明確指出:
禁止任何個人和機構,私自帶入、處理放射性廢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南極;
禁止帶入非南極本土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禁止采集和帶出南極隕石、巖石、土壤及化石;
禁止獵捕或獲取南極哺乳動物、鳥類、無脊椎動物及植物的整體或部分樣本;
禁止進入南極特別保護區或其他國家海洋局基于安全和環保考慮禁止進入的區域。
《規定》強調,如果活動對南極生態環境或相關歷史紀念物造成污染損害的,南極活動組織者、參與者需承擔清除污染和修復損害的所有費用。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表示,新規定出臺,是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我國是《南極條約》的締約國,也是南極條約協商國,并核準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及其五個附件。我國有義務對本國公民開展的南極旅游等活動進行管理,以保證其遵守南極條約體系規定的環境保護等相關要求。規定出臺,是在制度構建上履行議定書規定的國家義務,也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
此外,據《北京青年報》2月4日報道,近日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加強赴南極等生態脆弱地區旅游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大旅行社出團南極前30天備案團隊信息,同時游客要簽訂環保承諾書,減少對南極等生態脆弱地區的環境破壞。
此外,游客行前收到的南極行程手冊堪稱史上最嚴,單是環保規范和注意事項就有30余項,包括登陸前要用吸塵器對衣服及口袋“搜身”,防止無意中將隱藏的物種留在南極,還要更換經過消毒的特制登陸靴。此外,游客不可隨意棄置垃圾,不可帶走任何在南極的動植物、人造物品,不可喂食、觸摸鳥類和海豹或接近、攝影而改變他們的生態行為等。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每經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