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27 00:55:22
23日,銀監會網站披露了內蒙古銀監局內銀監罰決字〔2018〕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劍指內蒙古銀行的虛假資產轉讓違規行為。信息顯示,內蒙古銀行因存在虛假資產轉讓,被內蒙古銀監局開出了一張罰金為30萬元的罰單。
每經編輯 張祎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陳星
2月23日,銀監會網站披露,因存在虛假資產轉讓行為,內蒙古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銀行)被內蒙古銀監局罰款3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內蒙古銀行今年收到的首張罰單。稍早前,銀監會網站披露的另外兩張罰單則與該行“單一集團客戶貸款超比例”、“違規發放貸款”有關。由于上述三項行為違規,內蒙古銀行合計被內蒙古銀監局罰款9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虛假資產轉讓這一違規行為,此前也不時有其他銀行因此被罰。有業內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虛假資產轉讓是銀行為滿足流動性和監管要求采取的一種財務粉飾技巧,因目的特殊,易觸碰監管紅線。
23日,銀監會網站披露了內蒙古銀監局內銀監罰決字〔2018〕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劍指內蒙古銀行的虛假資產轉讓違規行為。信息顯示,內蒙古銀行因存在虛假資產轉讓,被內蒙古銀監局開出了一張罰金為30萬元的罰單。
回溯此前其他一些監管罰單可以發現,對于虛假資產轉讓這一行為,其實有不少銀行在這方面被嚴厲監管。就在今年1月末,哈爾濱銀行大連分行就因“以隱性回購方式虛假轉讓信貸資產,規避監管”,被大連銀監局罰款30萬元。而在2017年10月,阿拉善農村商業銀行也曾因“虛假轉讓不良信貸資產”,被阿拉善銀監分局罰款20萬元。
“虛假資產轉讓,故名思義就是實際上并沒有將資產轉讓出去,而是通過抽屜協議、逆回購等方式,將本身資產賣給其他金融機構,到期再買回。”對于銀行業出現的虛假資產轉讓現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可看作是銀行為滿足流動性和監管要求而采取的一種財務粉飾技巧。通常來說,正常的資產轉讓并不違規,但如果目的特殊,且采取一些故意逃避監管的手段,就容易觸碰監管紅線。
實際上,今年以來,內蒙古銀監局對內蒙古銀行已開出三張罰單,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皆為1月19日。此前已有兩張罰單率先于2月11日在銀監會網站披露,所涉案由分別為“單一集團客戶貸款超比例”以及“違規發放貸款”,罰金各30萬元。
記者注意到,合計罰金達90萬元的這三份處罰依據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該項規定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存在“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可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內蒙古銀行官網顯示,該行前身為呼和浩特市商業銀行,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唯一戰略性投資入股的省級商業銀行。2017年7月,內蒙古銀監局審核同意內蒙古財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入股內蒙古銀行3.413億股股份,入股后,該公司持有股份占該行增資擴股后總股本的9.86%。隨后,內蒙古銀行的注冊資本由31.2億元變更為34.613億元。
梳理公開信息可見,內蒙古銀行的個別分支機構在去年也有過受罰記錄。2017年2月13日,內蒙古銀行哈爾濱分行因內控管理失職,執行監督不力,被黑龍江銀監局作出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2017年12月5日,內蒙古銀行錫林郭勒分行未按規定進行崗位輪換,錫林郭勒銀監分局對其做出了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此外,2017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對內蒙古銀行哈爾濱分行和內蒙古銀行哈爾濱南極支行作出行政處罰,原因是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其中,內蒙古銀行哈爾濱分行被處罰32萬元,原行長個人被處罰1萬元;內蒙古銀行哈爾濱南極支行被處罰20萬元,支行行長個人被處罰1萬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