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1 20:36:33
2月28日,《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根據數據統計,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7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出口153321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02億元,增長18.7%。變化不僅發生在進出口總額上。2017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8776億元(折1310億美元),增長了7.9%,增速比上年加快3.8個百分點。
每經編輯 梁宏亮
本文出自:自貿試驗區報道(ID:zmsyqbd)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楊歡
2月28日,《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新鮮出爐了。
從其中透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的對外經濟情況一掃15、16年的頹勢,不管是從進出口,還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來看,數據都比較搶眼。
2017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了14.2%,進出口增速又重新回到了快車道上。要知道,在2016年,貨物進出口總額比2015年下降了0.9%,2015年更是比2014年下降了7.0%,進出口總額的增速能夠在一年之內就從“一檔”直接又掛回了“五檔”,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變化不僅發生在進出口總額上。2017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8776億元(折1310億美元),增長了7.9%,增速比上年加快3.8個百分點。在2016年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從15年的6.4%滑到了4.1%,在2017年,這項指標也重新踩下了加速的“油門”。
而這種加速,在自貿試驗區之中,則表現的更加明顯。
自貿君觀察到,2017年,在制度創新的紅利推動下,在全球貿易復蘇的過程中,我國自貿試驗區特別是第三批自貿區,在推動貿易便利化和投資便利化上做了很多文章。自貿試驗改革仿佛讓這些省份換了新的機油,跑起來更加動力十足。
進出口“先鋒”
進出口在自貿區內強勢復蘇,真正詮釋了什么叫做“春江水暖鴨先知”。
2017年,上海海關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優化升級了31項已經出臺的創新制度,上海自貿區全年進出口實現了1.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自貿區用上海1/50的土地,創造了上海灘42%的外貿總值。
如果說上海自貿區已經建立三年了,這種變化體現的不是很明顯,那么再來看看中西部剛剛成立的“自貿小兄弟”的外貿表現。
以陜西為例,搭上自貿順風車的西安在2017年實現了進出口39.1%的增長。而對這種增長“超爽體驗”最明顯的,就是位于自貿區內的西安出口加工區與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區的進出口增長了38.7%,綜合保稅區增長幅度高達51.91%。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以農業見長的楊凌,在自貿試驗區的帶動下,進出口竟然增長了73.8%!
靠自貿區的帶動,實現“小地方”進出口“大增長”的,不止西北的楊凌。
能夠拿到“自貿試驗區”名額,對于瀘州這個四川南部的港口城市來說,十分不易。而瀘州也比較爭氣,在自貿區開建的第一年就拿出了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5.8倍的漂亮數據,增速穩穩位居四川第一。
而瀘州的“大哥”——成都,也在自貿區的帶動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5.4%,成為了所有副省級城市中,這項指標的“老大”。
外商投資“熱土”
分析完了進出口情況,再來看看對外經濟的“另一條腿”——吸收外商直接投資。
外商投資有多重要?
我們都知道,資本是小到個人和企業、大到市場和國家的血液。 “精血旺盛”才能活力十足,貧血的市場只會萎靡不振。而吸收來自外商的投資,就是給我們內部市場和經濟從外部注入活力。
所以,怎么樣才能降低“血液”輸送難度,讓資本流動方便高效,對提高經濟活力實在是太重要了。
說到這里,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各地在建設自貿區時,都要想方設法、爭先恐后地推動“投資便利化”。在自貿君看來,推動“投資便利化”的一大目的,就是讓“血”流進來的更快、更順暢。從剛剛起步的第三批自貿區,尤其是中西部自貿區來看,這種變化已經比較明顯了。
從2017年4月1日掛牌至當年底,河南自貿試驗區新入駐企業23623家,注冊資本3175.4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外資企業139家,國內外500強企業137家,帶動了該省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財稅收入的大幅增長。
陜西自貿試驗區到2017年底,區內新增注冊企業9347戶(其中外資企業107戶),新增注冊資本3099.8億元(其中外資企業6.7億美元)。新增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231戶。
四川自貿區成都區域2017年實現新增注冊企業1.92萬家,其中外資企業211家,注冊資本達2950億元。其中外資企業211家,注冊資本達2950億元……
各地自貿區進行的投資便利化改革,有著國家層面“頂層設計”的制度支撐。就在2018年剛開年的時候,國務院決定,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等11部行政法規。在2017年“負面清單”實現了大幅“瘦身”的基礎上,又一次性在多個行業降低了外資的準入門檻。
從商務部公布的今年1月數據來看,這種外商投資的增長勢頭,越來越明顯。11個自貿試驗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93家,實際使用外資8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5.2%。
對于這種增長的內在邏輯,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此前就對自貿君談到:“自貿區掛牌以后,很多貿易便利化措施從制度上得以確定,得到了中央的背書,獲得了更多頂層設計的資源,讓外部世界與這些中西部自貿區對接的意愿也更加強烈。”
自貿君相信,在自貿試驗區的改革推動下,中國2018年的對外經濟更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