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8-03-20 10:38:17
記者按照操作方法進行了測試,第一次測試結果為某股份制銀行的黑金奢華版信用卡,第二次測試的結果變為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金卡,第三次測試的結果與第一次相同。三次測試之間記者并沒有更改過任何個人信息。
如今,信用卡辦理除了線下申請之外,線上申卡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線上渠道除了銀行官網、微信平臺外,還有不少線上第三方機構為銀行導流在線辦理信用卡。
“信用卡網上申請平臺”、“關于信用卡,為您推薦優質結果”、“在線比較各大銀行信用卡”…在線搜索與信用卡相關的信息,排在前面的網頁一般多為信用卡辦理平臺。
這些平臺有的直接列出“熱門信用卡”排行榜供申請者選擇,有的則通過各類測試向需求不同的申請者推薦不同類型的卡片。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微信錢包的信用卡還款頁面發現,“免費測試,發現最適合你的信用卡”的測試方法和測試結果都有些“莫名其妙”。
通過微信錢包測試“最匹配的信用卡”,測試方法非常簡單。進入“測一測”頁面,有一個銀行卡形狀的長方形,長方形的中央有一個類似指紋的圖案,指紋下方寫著“長按卡片進行測試”。同時,在測試頁面上寫著“與你最match的信用卡,結合智能大數據,為你推薦最匹配信用卡”。
《證券日報》記者按照操作方法進行了測試,第一次測試結果為某股份制銀行的黑金奢華版信用卡,第二次測試的結果變為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金卡,第三次測試的結果與第一次相同。三次測試之間記者并沒有更改過任何個人信息。
本報記者邀請周圍朋友進行了這個測試,收到了52份反饋,反饋的測試結果包含7家銀行的17種卡片。值得一提的是,這52張卡片中,有25張來自同一家股份制銀行。
針對這個結果,《證券日報》記者撥打了微信的官方客服,客服人員解釋道:“測試最匹配的信用卡是按照用戶填寫的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具體如何分析由后臺決定,人工不太了解。”
當本報記者表示自己并沒有填寫任何資料,只是長按了指紋圖案時,客服人員又回答道:“這是后臺隨機推送的,您可以多次測試,會有不同的卡片出現。”
《證券日報》記者還咨詢了各類卡片的推送頻率、合作銀行有哪些、下卡率以及獲批額度等問題,客服人員表示:“這些都是我們的合作銀行,至于各類卡片的推送頻率等都由后臺隨機選擇,人工沒辦法更改。如果傾向某家銀行的信用卡,可以選擇多次測試獲取。通過這個渠道申請信用卡我們不保證額度,只是比較方便。”
本報記者詢問該測試標榜的“結合智能大數據推薦最匹配的信用卡”是提取了哪些用戶數據,用戶信息并沒有改變而測試結果改變的原因是什么時,上述客服人員則表示:“不太清楚,只知道這些是我們的合作銀行。”
《證券日報》記者除了收到了測試的卡片信息,還收到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有微信用戶表示:“這個測試難道是指紋測試嗎?那個指紋圖案是什么意思?”
還有用戶表示:“所謂的大數據是我的指紋嗎?通過我的指紋就能知道最適合我的信用卡,這技術也太高端了吧?”
除了對“指紋圖案”的疑惑,有部分用戶質疑:“結合智能大數據是哪些數據呢?并沒有填寫個人資料的選項。”
還有部分用戶提出:“即便真的是結合大數據,但是測試過程中沒有任何顯示讀取我資料的協議,沒有經過我的授權,這樣合規嗎?”
還有用戶表示:“我測試3天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卡片,不知道測試依據是什么?”
另有部分用戶對于多次測試顯示不同的卡片表達了不滿。“既然測試的名字是‘為你推薦最匹配的信用卡’,測試結果是不是應該和測試的名字‘匹配’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個用戶向《證券日報》記者反饋,自己做完測試也邀請了其他朋友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卡片都指向了一家股份制銀行,感覺這項測試其實是在給該銀行做廣告。這一結果與本報記者的調查基本一致,在記者收到的反饋中有超過48%的卡片也是來自該股份制銀行。
據該股份制銀行2017年中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末,信用卡累計發卡3462.74萬張,同比增長54.62%。信用卡透支余額3789.4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04%。報告期內,信用卡交易額5035.17億元,同比增長77.26%;信用卡業務總收入218.65億元,同比增長94.05%。
在該銀行官網的媒體關注部分有報道顯示,截至2018年3月4日,該銀行在短短63天的時間里,其信用卡2018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這兩個月的業績,已經接近該行信用卡在2016年上半年的表現。
除了豐富多樣的信用卡產品和服務外,該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快速增長和廣告投入的加大應該密不可分。
如今,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了線上第三方機構為銀行導流,在發卡業務上拓展線上渠道引流辦卡。網上獲客,省去了業務員線下推卡的人工成本,相對來說成本也更低。
在很多用戶眾多的金融平臺都在信用卡版塊的醒目位置顯示“本周熱門卡”、“熱門主題卡”、“熱申排行榜”等信用卡列表。《證券日報》記者瀏覽多家網站發現,在同一時期,不同第三方平臺推薦的熱門信用卡卡種有超過一半是重疊的,同時熱申銀行的排行榜相似率則更高。顯然與銀行不同時期的推廣力度有關。
同時,各銀行和其他公司的“聯名信用卡”也越來越豐富。例如,與保險公司合作的“銀保信用卡”,將“開卡送保險、刷卡送保險、持卡人自購保險優惠”等方式與保險掛鉤,以獲取保險市場客戶;以及與各類購物平臺、航空公司、視頻網站合作的“聯名卡”也越來越多。信用卡的推廣方式也越來越豐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