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5 22:59:13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動力電池報廢回收將達6.39萬噸,同比增長129.99%;到2020年回收量將達24.76萬噸,回收市場未來將是百億級規模產業。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任芷霓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博得大量關注的同時,第一批電動汽車運行已經超過20萬公里,從電池的使用壽命來看,自2018年起,國內首批進入市場的汽車動力電池即將迎來“報廢潮”。從國家層面來看,去年12月至今,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等,為廢舊電池回收提供規范路徑。
有政策的暖風呵護,資本自然聞風而動。3月10日,蓄電池生產廠商駱駝股份(601311,SH)公告稱,預計總投資50億元建設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產業園,目標形成年回收處理約3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能力及相應的正極材料生產能力。而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分析顯示,回收市場未來將是百億級規模產業。
事實上,作為鉛酸蓄電池龍頭企業,駱駝股份一直對鋰電池領域興趣濃厚,從2008年開始進行技術研發等工作,但鋰電業務一直沒有取得較好的業績表現。2017年半年報顯示,駱駝股份在扣非凈利潤下降的原因中也提及“鋰電池產能暫未充分釋放”。
如今,駱駝股份大手筆投入50億元建設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顯然是仍未放棄鋰電業務,明確表明要“完全打通動力電池產業循環,做到回收價值的最大化”。駱駝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后續回收業務將依托鉛酸電池遍布全國29個省的售后與回收網點,并與各大主機廠合作,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可得到保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017年開始,多個上市公司密集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逐漸形成了三類經營主體:包括比亞迪(002594,SZ)、寧德時代等為代表的整車及電池廠商,華友鈷業(603799,SH)、廈門鎢業(600549,SH)等為代表的電池材料供應商,以及格林美(002340,SZ)、天奇股份(002009,SZ)等為代表的第三方回收機構。
“市場才剛剛起步,必須要有大量電池淘汰,才會涉及到回收利用的問題。”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發展是在2015年,大面積動力電池淘汰應該在2019年或2020年,所以企業現在開始布局,搶占動力電池回收渠道。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動力電池報廢回收將達6.39萬噸,同比增長129.99%;到2020年回收量將達24.76萬噸,回收市場未來將是百億級規模產業。
目前,動力電池回收方式分梯次利用和資源回收兩種,其中梯次利用是較為理想的方式。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后發現,上市公司布局的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多數為資源回收,即拆解鈷、錳等金屬材料進行再利用,從事梯次利用的較少,而這與近兩年來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上漲不無關系。
根據GGII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四大關鍵材料(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產值610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正極材料產值增幅最大,主要系2017年電解鈷漲幅超過100%,碳酸鋰價格漲幅超過30%,使正極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在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同時,動力電池價格卻因補貼退坡等因素不斷下降。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002074,SZ)在2017年業績快報中表示,因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整體盈利水平,報告期內歸屬凈利潤同比減少10.73%。
為了保障原材料來源穩定并且降低成本、實現產業鏈閉環,不少上市公司通過介入動力電池回收業務,逐步減少對外部材料的采購數量。
例如,2017年8月,廈門鎢業對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贛州豪鵬進行增資擴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廈門鎢業稱,本次增資有利于公司快速做大做強二次資源回收產業,同時保障公司電池材料發展對鈷、鎳金屬的需求。2018年1月,天奇股份通過旗下基金受讓金泰閣鈷業98%股權,并表示此次投資看中其在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以及資源化利用方面的行業地位。
另外,墨柯還認為,從經濟效益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拆解是嚴重不合算的,需要政府推出政策和補貼,現在真正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還是正極材料再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