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 2018-04-09 14:50:57
和此前大熱的《中國有嘻哈》類似,街舞類節目在小眾垂直綜藝的門類下自帶造型的優勢和門檻,同時又兼具青年文化的助力,具有天然的流量資源和價值共鳴。只是,如何在讓街舞文化走上正向健康的“康莊大道”同時,不會成為明星吸金圈粉的附屬品,制作方的探索之路還有很長。
近期,電視熒屏綜藝節目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廣受好評的《經典詠流傳》持續熱播;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也因“外賣小哥”雷海為的奪冠而引發熱議。相比之下,以往風光無限的明星真人秀則漸漸淡出電視熒屏,轉戰視頻網站。其中,尤以優酷推出的《這!就是街舞》和愛奇藝出品的《熱血街舞團》堪稱流量擔當。然而,雖然播出平臺從電視轉移到了網絡,但明星真人秀在吸引了受眾注意力的同時,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節目通病卻未見消除。
節目同質化落入“套路”
去年年底,一檔以街舞為主題的綜藝節目《舞力覺醒》已經在北京衛視開播;今年年初,優酷《這!就是街舞》和愛奇藝《熱血街舞團》先后開播;隨后,騰訊視頻制作的《舞者24》也將登場,一場“舞者大戰”已經悄然打響。
▲兩檔街舞綜藝的評分情況(豆瓣/圖)
以正在播出的《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為例,都是以“明星+舞者”的方式推動節目的進程發展。二者不僅賽制相近,在節目背景的設置上也稱得上是“異曲同工”:《這就是街舞》一比一復制出四條風格各異的街道,從上海石庫門街道到老北京胡同,倉庫鐵門林立的廣州騎樓街以及充滿工業風的極限未來街道;《熱血街舞團》也在舞臺設置上花了極大功夫,打造出一座“熱血之城”,分別融合了金屬、電子、朋克和東方四種風格。
一直以來,明星真人秀節目始終難以擺脫同質化的模仿抄襲和對于題材類型的山寨跟風,此番的“街舞熱”也難逃“套路”。此前,也有業內專業人士表達過相關的擔心:以往的街舞團隊都是花數月時間打磨一個作品,如今在節目賽制規則的限制下,需要一個星期就要創作出一到兩個作品,非常考驗團隊的編排能力、創造力以及默契度,如果舞者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創意作為支撐,節目又該拿什么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
街舞文化不是明星秀場
對于這樣的疑問,“不差錢”的視頻網站給出的答案是:“流量明星”。在這幾檔節目中,觀眾似乎都能看到似曾相識的“劇情”:從選手選拔階段的“各懷心思”,到淘汰賽制下的流淚煽情,舞者在舞臺上的表現反而成了次要,演出過程中鏡頭頻頻切換到明星導師們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張的肢體動作,喧賓奪主式的剪接讓每一期節目都不缺話題,但街舞文化是否真的就此深入人心則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曾有業內人士直言,“目前,中國優秀的街舞舞團只能填充兩檔街舞節目。”當舞者的資質本身就面臨質疑的尷尬時,明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整檔節目能否成功的關鍵。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節目在開播之前就會出現兩檔節目爭奪明星導師的新聞。而在節目方輕車熟路的制作模式下,“星光”被無限放大,稔熟套路的剪輯團隊將比拼街舞的舞臺變成了明星秀場,也就難怪觀眾審美疲勞下的大肆吐槽。
和此前大熱的《中國有嘻哈》類似,街舞類節目在小眾垂直綜藝的門類下自帶造型的優勢和門檻,同時又兼具青年文化的助力,具有天然的流量資源和價值共鳴。只是,如何在讓街舞文化走上正向健康的“康莊大道”同時,不會成為明星吸金圈粉的附屬品,制作方的探索之路還有很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