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價值官 2018-04-11 15:37:36
由陳思誠擔任監制和總編劇的電視劇《遠大前程》正在熱播中,劇中,陳思誠飾演的洪三元雖然是個民國版韋小寶式的人物,但在底層摸打滾打一路開掛,在上海灘逐夢追前程,被很多網友戲稱為揭秘關于“北上廣”立足困難和創業憂傷的一部劇。同時,《南方有喬木》《溫暖的弦》《創業時代》《在紐約》《大江大河》等一大波創業劇將先后登場,2018年的國產劇市場,“創業”主題將引領新一輪都市劇風潮。
作者:秋葵 編輯:沈多
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身上帶著“原作者抄襲耽美著作”的爭議風波,毅然開播之時,古裝大IP就深深地陷入了“抄襲說”怪圈,口碑褒貶不一。隨后,政策的收緊更是給古裝IP劇迎頭澆了一盆冷水。2018年,古裝大劇短期內難以翻身,現實主義題材劇勢頭生猛,市場行情相當樂觀。
不過,現實主義題材在行情看漲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不久前《人民日報》評論就批評一些打著現實主義旗號的劇懸浮于生活,本質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家庭狗血劇或偶像劇。這種背景下,一批打著“真現實主義”旗號的創業劇應運而生,成為今年國產劇市場的主流。在對這種風向持贊賞態度的同時,也要警惕創業劇再次淪為以演員的人氣打底的快銷品,拋開各種偶像劇套路和瑪麗蘇情節,最后只剩一地雞毛。
創業劇成今年熒屏熱點
隨著全民創業時代的來臨,創業題材也成為電視劇創作的寵兒,并在今年呈“井噴”之勢。在前不久的電視劇制播年會上,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王磊卿就預測,最具有當代中國特點的創業劇不僅貼近中國發展現狀,處在中國經濟發展大潮中的主人公,他們的故事也有極強的傳奇性和真實感,因此,創業劇很可能會成為今年熒屏的熱點。
目前,一大批創業劇還在路上。
《南方有喬木》以無人機創業為大背景,在無人機的牽引下,劇中主角在自己的創業路上不斷探索與突破,更是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逐漸找到真我,尋覓到真正的愛情。此外,該劇還融合了女性獨立、科技創新、勵志成長等諸多元素,堪稱一部“中國智造”大賞 。
▲《南方有喬木》評分情況(豆瓣/圖)
《大江大河》根據阿耐所著小說《大江東去》改編,侯鴻亮制片,孔笙、黃偉執導,袁克平編劇。講述了1978年到1992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
《在紐約》以中國年輕一代的海外創業及自我成長為主線,講述了從小生活在紐約的底層律師徐天,與懷揣著成為優秀設計師的夢想,立志在紐約打拼出一席之地的新銳設計師盛夏之間的故事。
《創業時代》改編自付遙同名小說的該劇關注互聯網創業,講述了一群平凡卻優秀的年輕人行走在IT江湖中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
《中國式合伙人》以創業為切入角度,融入熱血、青春、愛情、成長、兄弟情、商戰等諸多元素,展現了古東青、霍致遠與王子這三個90年代末的大學生白手起家成長為國內網絡行業領軍人物的傳奇故事。
警惕披著現實外衣的“偽創業劇”
雖然高舉現實主義大旗,但這一波創業劇能否擺脫以往一些同類劇懸浮于生活,滿是華服、跑車、奢侈品、高檔酒店的消費符號和“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網文套路,不接地氣,細節失真的通病,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所謂真正的現實題材創業劇,就是把核心人物、核心事件、主要矛盾沖突剝離創業過程,整部劇就無法成立,而之前的一些類似題材,即使剝離了全部創業過程而換另外一種背景,其所講述的情感故事和主要矛盾沖突也能成立,這就是典型的“偽創業劇”。而國產劇這種通病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編劇經歷不夠閉門造車
去年的律政劇《繼承人》的編劇段祺華本身就是一位有著30多年從業經歷的資深律師,劇中的案例和故事都是從他做律師期間經手的成百上千的案例中提煉出來的,而這樣的案例對國產劇來說簡直是鳳毛麟角,無論是互聯網創業題材還是無人機創業題材,編劇都不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找幾位業內專家顧問一下、指導一下已經算比較“良心”的劇組了。
▲《繼承人》豆瓣評分情況(豆瓣/圖)
對于很多創業劇來說,編劇經歷不夠是導致該劇滑向“偽創業劇”的首要原因,目前國產劇的創作現狀是“老編劇”們閱歷豐富,但多采取閉門造車的作坊式生產進行創作,對流行的影視創作新趨勢和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存在一定的隔膜,而青年編劇更熟悉熱點潮流,也具備團隊合作精神,但卻缺乏生活的歷練和思想的積淀。所以,無論是新老編劇,面對創業題材,其實都有著天然的劣勢。
電視劇《大丈夫》《好先生》的編劇李瀟說,中國的很多編劇從畢業到現在,基本上都沒有正兒八經地上過班,對于創業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要真正寫出貼近現實的創業劇,對于大多數缺乏職場經歷的編劇來說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坎兒。中國編劇的養成方式,注定了編劇們與社會的接觸并不全面。她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會主動回避這些題材,閉門造車是寫不出真正創業劇的,連照貓畫虎都很難做到。
2、跳不出言情劇瑪麗蘇套路
正因為缺乏現實體驗和職場經歷,不少編劇在創作創業劇時由于功力不夠,為了推動情節,一些“偽創業劇”只能求助于一些爛俗的瑪麗蘇套路。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在唐晶和賀涵的幫助下重返職場,這個邏輯觀眾可以理解,但賀涵為了唐晶隨隨便便丟掉幾千萬的單子,還把十幾年沒工作的羅子君招進了公司。號稱女性職場劇的《杜拉拉升職記》更是被網友調侃一路睡上位。前不久播出的《談判官》本該成為劇情核心的談判技巧、職業倫理卻成了戀愛情節的點綴,主人公三言兩語搞定談判,缺乏說服力。
▲《談判官》豆瓣評分情況(豆瓣/圖)
曾經有一位導演說過,“中國的現實題材做不好是因為度很難把握,情感摻雜的太多會被罵不專業,不添加情感又完全沒有受眾,而在國內‘人情關系’的傳統理念中,甚至劇中角色的‘努力’都被懷疑,做起來很容易費力不討好。”一直以來,試圖打造各種創業劇、勵志劇的大眾文化文本,到最后都只會變為偽女權的瑪麗蘇。很多時候瑪麗蘇、言情劇套路對國產劇來說就是一把萬能鑰匙,幾乎什么題材都能往里裝。
要深度不要套路
當然,現實題材尤其是職場劇和創業劇的落后也有著客觀原因,電視劇創作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藝術創作,雖然受眾精細化是國產電視劇市場的熱門趨勢,但目前中國電視劇受眾分流并沒有完成。相比國外以特定細分的現實主義題材去精準吸引特定受眾,中國的電視劇目前顯然沒有這樣的土壤,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以狗血的言情套路套牢各個年齡層的受眾,盡可能提高收視率是必然的選擇。
回顧過去的一年,中國電視劇的品質雖然有了整體上的提升,但遺憾也有不少。劇名、集數越來越長、劇本孵化時長卻越來越短。盲目跟風海外拍攝、懸浮動作劇泛濫、打著現實題材的旗號卻仍舊是狗血劇的內核,諸如這樣的“套路”也是屢見不鮮。
事實上,有些懸浮于生活的劇集即使口號喊得再響,本質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偶像劇。雖然選取當下為時代背景,劇情卻是被柔光鏡過濾后滿是華服、跑車、奢侈品的生活,不接地氣,細節失真,迎合的是感官愉悅,而非真正的貼近現實。
其實,真正優秀的作品都是源于現實、源于思考。例如生存觀念的碰撞、婚姻觀念的碰撞、社會階層的流動、代際差異、審美差異、文化差異,這些都是現實存在的熱點,又能在碰撞中引爆話題,國產劇缺乏的是真正把這些熱點提煉出來并融入到藝術創作中。那些與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生存和情感毫無關聯的懸浮都市劇,并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電視劇,也終將被市場所淘汰。(本文已獲文娛價值官授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