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5 15:00:22
年輕人們可能背不出太多的唐詩宋詞,但都能脫口而唱“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傳統文化被通俗的方式表達和接受,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在4月22日的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每經影視記者近聽方文山講他的創作與人生,發覺流行音樂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底蘊。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溫夢華
年輕人們可能背不出太多的唐詩宋詞,但都能脫口而唱“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傳統文化被通俗的方式表達和接受,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對這個問題,這首歌的作詞者方文山無疑是肯定的。大家對方文山所創作的歌詞作品印象最深刻就是“中國風”創作。但事實上,方文山創作至今大約五百首歌詞中,所謂中國風的歌曲大概占了總創作量六分之一。
在4月22日的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ngshi)記者近聽方文山講他的創作與人生,發覺流行音樂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底蘊。(文末附方文山演講實錄)
▲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方文山講他的創作與人生(圖/主辦方供圖)
大家為何更關注中國風歌曲?因為它的文化識別度高
“為什么大家比較關注這六分之一的中國風創作呢?”方文山自問自答道,那是因為這些作品有著濃郁的文化識別度,正如《天涯過客》,影視畫面和調性很具有中國的文化識別度。這樣的文化識別度與其它流行音樂區隔開來的特征很明顯,這個特征可以理解成風格,這樣的風格占整體音樂的百分比其實不高,但反而受到關注和討論。
▲方文山歌詞里的小橋,流水,人家,有著高度的文化辨識度(《天涯過客》MV截圖)
什么是文化識別度呢?首先應該先來論述什么是文化?
“總體說來,一個民族的社會共同價值觀的總和可以稱之為文化,言簡意賅的說,文化就是翻譯間流失的東西。”
面臨某一個具備文化符號屬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別的文字去說明,不需要言語去解釋,一般生活經驗值就可以判斷出這是什么文化屬性的東西,就叫“文化識別度”。
這些識別度有哪些呢?其實非常多,比如走在街上聽到一個人在講廣東話。比如服飾、建筑、節慶、藝術,這些文化符號性很強的事物,不需要旁人解釋就能被一個民族理解,這就具備一定的文化識別度。
“我之所以不斷創造中國風的作品,其實來自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跟歸屬感。”方文山說,“除了我創作中國風的歌詞之外,我跟一些對漢服有共同愛好的‘同袍’在浙江西塘連續辦了五屆的漢服節,今年是第六屆。”
傳統文化要獲得廣泛影響力 最佳平臺是互聯網
在方文山看來,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傳統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
“陰雨江南,徽派建筑,文化識別度很高。中國傳統文化中建筑追求的美學調性,是追求天地協調的水平美、對稱美跟中軸線。這與西方傳統建筑的美學調性差異很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美學,都有自己的文化土壤,這是世界多元化的意義,豐富了彼此我們的生活。”
文字,也是方文山最感興趣的部分。“文字是文明的開始,漢字相較于其它的文字系統,除了具有獨具一格的文化識別度,還有一個千古不移的特性,它是超時空、超地域、超方言的文字系統。如果說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上的根,漢字可能就是中國人的靈魂。一塊兩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國出土,中學生就看得懂。基本上全世界只有漢字有這個魅力。漢字的文化識別度非常高。”
▲方文山歌詞里,渡船口處的青石和無數別離(《天涯過客》MV截圖)
在方文山看來,互聯網時代到來,等同于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不特定地點、不特定空間、即時傳播的特性,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非常重要。
“以前傳統文化的推廣,一個古琴展覽,或者京劇演出,只是一個點的影響力。互聯網可以做到面,它的優勢沒有任何載體可以比肩。互聯網對于傳統文化的推廣力是效益驚人,而且影響層面非常廣泛。所以如何善用互聯網,去更好的推廣傳統文化,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議題。”
“我認為傳統文化都可以用通俗的方法獲得廣泛的影響力,最佳的平臺就是互聯網。”
方文山總結道。
【現/場/實/錄】
▲方文山(圖/主辦方供圖)
大家對我所創作的歌詞作品印象最深刻,或者說,最容易引起討論的是“中國風”創作。
我創作至今大約有五百首的歌詞作品,所謂中國風的歌曲大概占了總創作量六分之一。但是為什么大家比較關注這六分之一的中國風創作呢?那是因為這些作品有著濃郁的文化識別度,正如一開始播放的《天涯過客》,影視畫面和調性很具有中國的文化識別度。這樣的文化識別度與其它流行音樂區隔開來的特征很明顯,這個特征可以理解成風格,這樣的風格占整體音樂百分比其實不高,但反而受到關注和討論。
什么是文化識別度呢?首先我們應該先來論述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某一個特定族群在一個自然的地理環境下世代共同生活所累積出來一個相同的價值觀、生活習慣以及族群歸屬感跟信仰的認同。
這些表現出來的形式是什么?有語言、文字、飲食、服裝、節慶、建筑、信仰跟藝術。這里面分的很細,藝術里面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電影,我們可以總得來說,一個民族它的社會共同價值觀的總和可以稱之為文化,如果以文學的領域縮小范圍來講,我們可以言簡意賅的說,文化就是翻譯間流失的東西。
面臨某一個具備文化符號屬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別的文字去說明,不需要言語去解釋,一般生活經驗值里面就可以判斷出這是什么文化屬性的東西,這個就叫識別度。
這些識別度有哪些呢?其實非常多,有時候走在街上聽到這個人在講廣東話,那個人在陜西話。服飾、建筑、節慶跟藝術,這些文化表現形式透過影視,透過互聯網會知道,這是文化符號性很強的事物,不需要他人給你解釋,就具備一定的識別度。
我跟大家分享三個文化形式表現出來的形式:第一個是建筑,第二個服飾,第三個文字。
首先是建筑,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傳統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陰雨江南,徽派建筑,這里不需要說明文化識別度很高。中國式建筑(例如閩南式建筑、平遙古城)、日本的天守閣、哥德式教堂、布拉格的建筑、德國新天鵝堡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追求的美學調性,認知差異非常大,因為中國的美學是追求天地協調的水平美、對稱美跟中軸線。每個民族有自己的美學,都有自己的文化土壤,這是世界多元化的意義,豐富了彼此我們的生活。
第二個是服飾。我之所以不斷創造中國風的作品,其實來自于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跟歸屬感。除了我創作中國風的歌詞之外,我跟對這些有愛好的同袍們在浙江西塘連續辦了五屆的漢服節,今年是第六屆。漢服這個傳統領域相較于中國功夫、書法、中醫、京劇、古箏等,它比較偏冷門,比較不會為人所關注。華夏漢服,其實漢服不是漢代的衣服,是漢民族的傳統衣服,它的特征是交領、右衽、細帶、寬袍,這樣一個服飾文化識別度很高,和服、韓服也受它的影響。
第三個是文字,這是三個領域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對于我而言,文字是文明的開始,文字可以承載知識的傳遞,跟族群間彼此的溝通。漢字相較于其它的文字系統,它除了具有獨具一格文化識別度,有一個千古不移的特性,它是超時空、超地域、超方言的文字系統。如果說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上的根,漢字可能就是中國人的靈魂。一塊兩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國出土,中學生就看得懂。基本上全世界只有漢字有這個魅力,超時空、超地域、超方言。因為兩千年前有文字的民族和國家并不多,漢字的字形字意千古不變,文化識別度非常高。
互聯網時代到來,等同于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不特定的地點,不特定的空間,立即的傳播性在這個時空背景,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非常重要。以前傳統文化的推廣,一個古琴的展覽,或者京劇的演出,只是一個點的影響力。互聯網可以做到面,它的優勢沒有任何載體可以比肩、可以取代。互聯網的時代,對于傳統文化的推廣力是效益驚人的,而且影響的層面非常的廣泛。平臺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內容。所以如何善用互聯網,用任何的包裝去促進一個傳統文化的推廣,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議題。
我認為傳統文化都可以用通俗的方法獲得通俗的影響力,最佳的平臺就是互聯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