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8 23:58:51
每經記者 陳 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謝 欣
券商IPO動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5月2日,湘財證券公告表示,依據業務發展需要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而根據媒體報道,湘財證券從新三板摘牌后將向證監會遞交A股IPO申請,目前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
當然,除了湘財證券外,今年券商IPO的動態幾乎每月都在發生。為何今年券商紛紛沖刺IPO呢?“從大的審核環境來看,主要是今年發審加快了,IPO‘堰塞湖’得到了極大的疏通”,一家大型券商非銀分析師這么說。不過相比這一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更多是出于券商對凈資本的渴求。
從今年券商IPO的動態看,1月12日,華西證券拿到IPO批文;2月6日,華林證券上會且過會;3月13日,南京證券上會且過會;4月3日,中信建投上會且過會;4月10日,長城證券上會且過會;4月27日,南京證券拿到IPO批文;5月3日,天風證券上會且過會。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5家券商上會且過會,而去年全年僅有3家。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從證監會官網上看到,紅塔證券、國聯證券和中泰證券目前正在排隊等候,前兩者已披露更新狀態,后者是已反饋狀態。因此,業內人士紛紛猜測,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將有望迎來8家券商上市。
記者還注意到,今年券商IPO的過會率為100%,遠高于其他行業。
“券商行業受證監會監管嚴格,整體運作規范。另一方面券商整體收入和凈利潤規模較大,盈利性相對較好,行業內很少有持續虧損的券商。在監管層對規模、盈利性和規范性要求更加嚴格的背景下,券商IPO更易脫穎而出。”滬上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稱:“不過也可看到,雖然今年券商IPO上一個過一個,但是拿到IPO批文卻很慢,這主要是券商IPO規模較大,一般都是幾十億的融資規模,而今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比較低迷,考慮規模較大的IPO可能對市場產生沖擊,因此規模較大的公司IPO批文都比較慢。
另外,在今年的券商IPO中,出現了像南京證券這樣首家從新三板“轉板”成功的券商,再加之擬摘牌后沖刺A股IPO的湘財證券和華龍證券,新三板掛牌券商也躍躍欲試。
為何這些券商都紛紛選擇在今年沖刺IPO呢?
“從大的審核環境來看,主要是今年發審加快了,IPO‘堰塞湖’得到了極大的疏通。”一家大型券商非銀分析師這么說。
據證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年初時,正常審核IPO企業數量達到511家,而到今年5月初,正常審核IPO企業數量僅有313家,不到半年時間,排隊企業數量就減少了近40%。證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來共有125家企業選擇終止審查,其中2月末至4月末,兩個月內就有103家企業火速撤下材料終止審核。
當然,除了大的IPO審核環境發生變化外,業內人士更多認為是目前券商業務重資產化加劇,造成凈資本對于券商業務拓展的掣肘,而凈資本規模大小,又對券商各項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于是通過IPO擴大凈資本。
國信證券解釋稱,輕資產業務主要是依靠牌照實現利潤,包括經紀、投行、資管業務。重資產業務更多地依靠資產負債表擴張獲取利潤,包括自營、做市、資本中介業務等,目前隨著證券自營、資本中介和直接投資業務等重資產業務發展,資本實力對證券公司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證券業協會數據就顯示,2017年券商行業收入占比最大是重資產業務中的自營業務,占到近30%,而自營業務對資本金要求很高。
一家新三板掛牌券商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對券商的監管是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體系,無論是何種業務,在當前的監管框架下,券商想做大做強都必須要有足夠的凈資本。同時,他還進一步補充道:“比如說資產管理業務,在經過2016年以來的連續發文后,通道業務與主動管理業務要計提的風險資本比例都要比以前高。所以券商有充足的動力去補充資本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過會的5家券商募集資金均將用于補充資本金,以擴大業務規模,推動創新業務以及境內外相關業務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如剛IPO審核過會的天風證券就表示,風控新規在原有凈資本監管指標體系中加入核心凈資本指標及相關監管要求,當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監管要求時,證券公司的業務開展將會受到限制,甚至被取消部分業務資格。于是,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以擴大公司業務規模特別是創新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