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2 19:34:05
日前,第六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評選結果終于揭曉,根據終審結果最終共有36個項目獲獎。值得注意的是,在36個獲獎項目中,還有來自6家基金公司的9個項目。
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編輯 葉峰
日前,第六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評選結果終于揭曉,根據終審結果最終共有36個項目獲獎。其中,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通信有限公司的“新一代證券交易系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于國際最佳實踐的新一代高效金融衍生品清算平臺”榮獲一等獎。
作為證券期貨行業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項和科學技術研究者的最高榮譽,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是代表行業先進技術的交流平臺和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在此次評獎中,多家基金公司也獲得獎項。
評選結果揭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去年11月的公示公告中提到,截至2017年9月30日(申報截止日),本屆科技獎共收到核心機構、證券、期貨、基金等公司申報項目104項,通過形式審查后,確定有效申報項目99項。最終評選出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優秀獎20項。
而在初審階段,54名業內外專家通過網絡評審,評選出復審入圍項目47項。復審階段,44名業內外專家通過現場答辯方式,評選出終審入圍項目22項。而在今年1月召開的終審會上,終審專家根據項目的創新度、技術水平、社會和經濟效益、推動業務發展能力以及對行業科技的促進作用等5項評價指標對項目答辯專家組推薦的入選項目進行了認真評議和表決。
在整個評審過程中,證券期貨業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始終嚴格按照各項相關規定開展工作,嚴格按照利益回避的原則選取專家并及時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充分保證了本屆科技獎組織過程和評審結果的公開、公平、公正。
第六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促進了證券期貨業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獎勵了在證券期貨業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成果。未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將繼續著眼行業內部、立足自身研究、加強機構參與,提升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的榮譽、口碑和公信力,推動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快捷、安全的技術手段,為全行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整體躍升做出貢獻,并為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6家基金公司斬獲9項大獎
值得注意的是,在36個獲獎項目中,還有來自6家基金公司的9個項目也在第六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獎評選中獲獎。其中,多家基金公司不止一個技術項目獲獎,而從中也能看出基金行業的獲獎項目基于行業和公司發展實際,將金融和IT技術有機結合。具體來看,各基金公司的項目各有不同的側重點。
此次獲得二等獎的 “DevOps統一研發平臺”來自博時基金,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提到,這一平臺系統研發的背景是基于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開戶量交易量較過去都有迅猛增長,這對以往的系統和平臺都形成了很大壓力。博時基金表示,從2016年到2017年,博時與微軟合作,建立起敏捷研發體系,再由敏捷為基礎,進一步推進整個研發團隊的DevOops轉型。DevOps關注的是企業的整體交付能力和效率,它基于敏捷,進一步精益思想,同時承認研發、運維、基礎設施、質量等團隊在工作模式上的不同,試圖幫助不同的團隊找到一種既可以高效協作,又適合自己團隊的協同模式。
而在三等獎中,除了多家基金公司聯合申報的"證券投資基金行業核心業務軟件系統統一測試"以外,另一獲獎項目則來自南方基金申報的“港股通與全球一體化投資交易系統實踐”。記者了解到,這一項目依托QDII基金港股通業務的投資交易需求,嘗試了結合恒生、彭博兩大交易系統各自的優勢,成功實現了同一組合QDII、A股及港股通投資的一體化方案,為業內同行探索了一條新的方式。同時,該系統還支持即將開通的滬倫通等投資交易業務。此外,該項目通過系統級聯方式解決跨境、跨市場風控問題,實現了多品種跨系統清算以及多市場多品種下的精細化頭寸管理,是全球一體化投資交易的一次成功實踐。
此外,華夏基金的“基于復雜事件處理的全面安全控制體系量化交易平臺”和“ 基于自然語言理解的多媒體在線智能服務平臺”、南方基金“智能化ETF投資管理系統”、嘉實基金“實時登記過戶系統”、博時基金“新一代基金理財綜合業務接入平臺”、浙商基金、通聯數據共同申報的“面向基本面分析的智能投資研究平臺--蘿卜投研”則獲得優秀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