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2 19:43:06
近日,在一場聚集全球多個城市管理者的論壇上,不少國際城市的管理者都提及了“智慧城市”,在悉尼副市長杰斯·米勒(Jess Miller)眼中,“智慧的概念,本身是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復雜性問題,它基于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要建立信任,這個信任是存在于市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相互諒解之上的。”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出處:攝圖網
我們生活的城市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承載的功能愈加繁蕪龐雜。他們需要更強勁的助力,以滿足不斷升級和愈加分化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設思路,正是解決“大城市病”、更好滿足個性化時代的一劑“良藥”。
在中國,更多“智慧城市”的建設已被提上日程。根據《“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要求,到2018年,中國需要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并沒有統一的定義。許多人認為,智慧城市的主要內容就是用數字化手段去改造城市已不合時宜的建設組織方式。但事實上,已有城市將更多議題納入智慧城市的框架當中,比如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日前,城叔參加了一場聚集全球多個城市管理者的論壇。他們中不少都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前輩”,在推介各自城市之時,許多人都不約而同提到了“智慧城市”這個關鍵詞。
那么,對于這些國際城市的管理者而言,如何能讓城市變得“智慧”起來?
+1 城市交通
傳統產業優勢能否成為城市“智慧化”的起點?答案是肯定的。
在會上,德國紐倫堡副市長邁克爾·弗拉斯(MichaelFraas)給出了一副智慧城市的全景圖,談及具體項目,他將“智慧交通”擺在首位。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作為位于德國中心位置的交通樞紐城市,紐倫堡交通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占所有就業人口的8.9%,在此指標中,它是紐倫堡第三大產業。
自動駕駛可以說是“智慧交通”最具想象空間的目標之一。在該領域技術仍待完善之時,紐倫堡是如何走向“智慧交通”的?據他介紹,以信息通信行業的大量資源積累為前提,紐倫堡首先將改造推進到地鐵領域——由于運行線路單一,其現已被公認是最適合率先開展自動化試驗的交通工具。
2008年,在德國率先開通的全自動化地鐵(RUBIN)。該項目由西門子提供技術支持,也是全球首個自動化與常規地鐵同時運行的線路。“巴黎地鐵的1號線自動化升級項目就是參考它建設的。”弗拉斯指出。
現如今,紐倫堡在德國交通區位上的重要性,使其智慧交通的打造不僅停留在城市層面。在德國2015年出爐的“數字化高速公路試驗場”(DigitalesTestfeld Autobahn)項目中,紐倫堡成功晉升為關鍵角色——連接紐倫堡與慕尼黑的第九號高速路(Autobahn 9,A9)工程包含了一個位于紐倫堡的新建路橋。A9是德國高速公路網中最重要的一條,而新建的路橋則屬于德國政府有關智慧交通“V2I”(汽車對基建)測試的一部分,將充當“智慧道路”的角色。
城叔查閱資料發現,該鐵路橋與一般道路相比最大區別在于,其被內置了雷達傳感裝置。在無人駕駛汽車內置傳感器出現故障時,它可以代替其實現汽車的應急停車功能,這可以免去汽車應急剎車的需要。此外,在其與內置傳感器的配合下,還能提高汽車運行的速度和安全性,并減少擁堵和“幽靈車”的出現。
在場的城市管理者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其中談及最多的也是智慧交通。
比如韓國金泉。位于韓國的中心位置,金泉是連接首爾和釜山的重要節點。這座因交通而興的城市,已入選韓國的智慧城市發展計劃,成為釜山和世宗后的第二批試點城市。據金泉市長樸寶生介紹,智慧交通正是其試點的主要內容。
+2 全民參與
在加拿大的經濟中心多倫多,則是另一番景象。
去年10月,多倫多發布一項其與Alphabet公司旗下Sidewalk Labs的合作計劃——該公司將在濱水規劃區打造一個名為“Quayside(碼頭區)”的智慧社區。他們將要做的是,利用谷歌技術,通過設置各種傳感設備,將在區域發生的交通、噪聲、空氣、能源、垃圾等信息加以收集,形成持續的數據流。他們還將利用攝像頭捕捉居民的情緒、習慣等“看不見”的信息。
據Sidewalk Labs公開透露的信息,該智慧社區將根據對信息的分析,實現包括分布式發電、模塊化房屋等的應用,更為細節的安排,還可能包括通過提供個性化的公交方案,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等內容。
正如此次作為多倫多代表參會的市議員邁克爾·托馬斯·湯普森(Michael Thomas Thompson)所指出,科技并非智慧城市的全部。在城市被科技改造過后,能否使每個市民享受到“智慧化”帶來的福利。
他特別提到多倫多不久前設立的“市民科技中心”(CivicHall)。“我們把市民、高校里的科研專家和政府官員集結在一起,市民負責貢獻想法,科研專家和政府官員則負責將這些想法轉換成實踐。”他說,“這與此前最大的不同在于,科技資源能夠真正用到市民身上,市民的需求能最終落地。”
而在悉尼副市長杰斯·米勒(Jess Miller)眼中,“智慧的概念,本身是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復雜性問題,它基于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要建立信任,這個信任是存在于市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相互諒解之上的。”
在悉尼的實踐中,科技需要與政府治理的手段并用,兩者相互補充。據米勒介紹,一個例子體現在垃圾回收領域——除了借助科技手段尋求垃圾回收與處理的最佳方式,悉尼在街頭設置了許多裝滿咖啡杯的透明容器。米勒告訴我們,這些超過一人高的容器顯示出悉尼市民在幾分鐘內產生的廢棄咖啡杯數量。“咖啡杯是悉尼垃圾回收最大的問題之一。我們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有這個意識。”米勒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