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05-24 12:01:57
數據顯示,市場上7277只基金(A、B類分開統計)中,機構占比在90%以上的基金數量達到1722只,占比接近四分之一。而近期,有知名保險公司提出要求,將大幅縮減準入基金公司數量,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自身研究上。
隨著基金產品數量的逐漸擴容,機構投資公募基金趨嚴。據記者了解,近期有知名保險公司提出要求,將大幅縮減準入基金公司數量,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自身研究上。
據相關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透露,這家知名保險公司已經對基金公司提出要求,將在原先的名單上再度精簡,除了規模、品牌因素外,要加強對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理念、業績可持續性等方面的評判,另外對有特色的基金公司加分。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不少機構表示要加強自身的研究能力,去研究市場漲跌、研究市場風格,從本質上了解自己是否要繼續投資、是選擇成長還是價值。”
一直以來,機構都是基金公司的核心客戶,尤其是保險公司,從公募成立至今占據了較大的地位。上述人士還提到,“相比銀行來說,保險公司并不喜歡定制產品這一模式,更愿意選擇基金經理。符合理念的基金經理才能帶動產品的準入,尤其是一些自身投研能力較強的保險公司,會對基金公司提出更多要求。”
根據Wind數據顯示,市場上7277只基金(A、B類分開統計)中,機構占比在90%以上的基金數量達到1722只,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其中600只基金機構投資者占比在99.99%以上。
其中,大部分都為債券基金、偏債混合基金和貨幣基金。但與此同時,記者發現,不少偏股權益型基金的機構投資者占比也在50%以上。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解釋道,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和市場空間的減少,僅依靠散戶投資者是很難長期發展的。從海外市場來看,大多是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近幾年每逢保險機構大規模招標,基金公司參與的積極性較高。”
但隨著近幾年監管不斷趨嚴,基金公司在與保險機構的合作受到一定限制。
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讓基金公司業績出現了一定的波動,尤其是債券市場的頻頻“踩雷”讓機構提高了回撤、風控等指標要求。
而對基金公司而言,人才的離職、業績的波動,都會影響到資金的選擇,在合作中最終靠的不是股東背景,而是真正的投研能力。
“現在機構的資金需求沒有原來旺盛了,無論是保險還是銀行,都可以通過資管子公司來不斷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如果基金公司再不加強自身實力和服務的優化,勢必會影響到存量。”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