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9 22:30:12
對于獨角獸公司上市后的高估值和非理性炒作,監管層不應以市場化名義坐視不管,而應在監管上有所作為。
朱邦凌
作為首只上市的獨角獸,藥明康德在繼續刷新年內最賺錢新股紀錄的同時,也逐漸在各路資金的狂熱追捧下變身妖股。
5月29日,藥明康德收獲第16個漲停,每股報129.91元。公司發行價為每股21.6元,每中一簽新股,即可獲利10.83萬元。目前,公司股價連續上漲,估值處于高位,靜態市盈率已達到110.31倍,遠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均值。
同時,藥明康德總市值達到了1353.6億元,成功超越云南白藥,躋身A股醫藥板塊前三。不僅如此,藥明康德市值離第二位的康美藥業也是咫尺之遙。目前,“市值一哥”恒瑞醫藥的總市值約為2832億元。
盡管藥明康德股價與市盈率已經雙雙破百,但投資者依舊狂熱追捧。5月29日16連板的情況下,依舊有35萬多手買盤封死漲停。甚至有媒體已經喊出了藥明康德市值突破3000億元,市盈率突破300倍,成為A股醫藥股老大的口號。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已連續四日披露股價異常波動或風險提示公告,重點提示了公司目前估值遠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的風險,體現出其不希望投資者過度炒作,引導股價回歸理性的意愿。我們看到,一方面是公司不斷的風險提示,一方面是各路資金的追捧。來到A股的獨角獸有變成妖股的趨勢,過高的估值最后還得由投資者埋單。同時,獨角獸成妖和由此帶來的新股惡炒也不利于A股市場生態的重塑,變身妖股的獨角獸是A股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藥明康德在美股與A股上市的表現。藥明康德曾于2007年8月在紐交所上市,2015年12月退市,當時市值約33億美元(約人民幣210.92億元),市盈率僅為30倍。之后藥明康德一分為三,合全藥業2015年4月掛牌新三板,藥明生物2017年6月在香港上市,藥明康德則在今年5月8日正式登陸上交所。拋開藥明康德的分拆上市不算,來到A股的藥明康德市值增加了6倍。
無獨有偶,不少中概股回歸獲得高估值,特別是在回A股上市初期。今年2月28日,360正式在滬市上市,首日開盤市值4277億元。而奇虎360在美國退市時市值僅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6億元。拆分企業安全業務回歸A股后,粗略計算市值翻了7倍。
當年,率先回歸的暴風集團股價從7元飆升到最高327元,創造了36個漲停板的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漲停王”,市盈率一度達到千倍。巨人網絡在美PE只有8倍,借殼世紀游輪之后總市值一下就達到1282億元,PE過百。
對比A股和港股獨角獸上市后的市場表現,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前不久,平安好醫生在港股上市破發。在平安好醫生之前上市的有4家獨角獸或新經濟公司,分別是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和雷蛇,其股價均出現大幅下跌。四大獨角獸短短幾個月內市值下跌了1800億港元,整體比上市初期最高點下跌了50%以上。
獨角獸上市后的非理性高估值,很可能讓獨角獸變身“毒角獸”。獨角獸公司的估值泡沫,不但不能讓投資者分享到新經濟成長紅利,還可能讓追捧的投資者付出巨大代價。我們看到,暴風集團等中概股都經歷了漫長的估值回歸過程。暴風集團由于業績暴跌、炒作過度等原因,最終還是無法避免走下神壇,至今下跌了90%以上,股價只剩下當初的零頭。
對于獨角獸公司上市后的高估值和非理性炒作,監管層不應以市場化名義坐視不管,而應在監管上有所作為。
首先,應強化事中監管。妖股的誕生離不開游資助力。在近期次新妖股的持續爆發中,一個熟悉的名字再度出現在龍虎榜中。5月以來,中泰證券深圳歡樂海岸營業部已4次現身龍虎榜單。從1月份的貴州燃氣、華森制藥,到后來的萬興科技、盤龍藥業,再到近期的華鋒股份、宏川智慧,該席位的交易足跡遍布年初至今的幾乎所有妖股,所采用的“T+0”、“T+1”、高位鎖倉等短線操作手法也十分嫻熟。
交易所應加強實時監管,從龍虎榜數據和交易所監控數據上追根溯源操縱者所在的營業部,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其次,應完善新股首日上市交易制度。目前,新股首日上市實行44%漲跌幅限制制度,其后大部分新股再拉出十幾個漲停。這一交易制度的弊端在于,新股的眾多漲停并不需要多少資金,不多的資金就能讓新股封多個漲停。等新股漲停打開時,新股價格大部分已經高高在上,嚴重透支價值。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