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9 12:42:10
小米推遲在境內發行CDR的消息備受外界關注。對此私募是怎么看的呢?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杜宇
6月19日早間,小米公司向證監會提出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CDR發行申請。證監會稱,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8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對此有私募人士指出,目前這個市況下,獨角獸對市場有一定影響,管理層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市場環境的考慮,有助于緩解市場資金壓力。
.
小米官方微博也同步發博稱:推遲CDR發行申請。
6月19日早間,證監會表示,小米集團經過反復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為此,小米集團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起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公司的CDR發行申請。
證監會表示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8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受此影響,其中以京泉華為首的小米概念股全線下跌。
(截至6月19日11:08分,京泉華K線圖)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6月14日小米集團在證監會官網更新了CDR招股書,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小米擬以發行的B類股票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占CDR和港股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且本次發行CDR所對應的基礎股份占本次CDR和港股發行總規模(含老股發行規模)的比例不低于50%。此外小米集團還表示,發行CDR將采用詢價方式確定價格,CDR發行按與港股孰低的原則定價。這意味著小米CDR發行價格不會高于港股定價。
自從小米宣布赴港IPO以來,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市場神經,小米估值也成為各機構談論的熱點話題。小米的IPO初始定價是依據動態估值模型,根據當前經營性凈利潤54億元人民幣和60%的復合增長率得出一個預測的動態盈利水平,再參照互聯網公司市值按照60倍市盈率,按此計算并折合匯率之后,小米的初始定價達到810億美元。
近日各大機構分析師向投資人發出了對小米的分析報告。作為小米IPO的承銷商之一,高盛分析師認為小米的市值在700億美元至860億美元之間。摩根士丹利認為,小米當前的公允價值最高可達到848億美元。中信里昂證券分析師表示,小米通過獨特而成功的商業模式,建立了一個巨大的互聯網服務平臺,他們認為小米的市值在800億美元到900億美元之間。瑞信分析師認為,小米的市值在710億美元到940億美元之間。
如果小米在6月19日順利過會,那么小米將創下A股IPO史上的多項先例。多家賣方機構分析認為,小米此次發行CDR的規模將達300億元人民幣。在A股歷史上,這一首發融資規模將進入前10位,并有望超過國泰君安,成為2011年以來A股募資規模最大的IPO。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對于小米CDR的推遲發行,以及后續的獨角獸CDR是否會和小米一樣推遲發行?私募認為小米推遲發行CDR短期利好市場,有助于緩解市場資金壓力。
倚天投資葉飛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小米的推遲審核是利好。目前市場較為脆弱,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小米CDR的推遲審核體現了管理層對于市場的呵護。
深圳前海乾元資始研究總監仝棟明確指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CDR基金的實際募集金額不及預期;二是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下,市場疲弱態勢明顯。小米CDR的推遲發行,反映了管理層對市場的呵護。此外,對于后續的CDR是否會像小米一樣推遲,仝棟明確指出,這取決于市場能否平穩運行,如果市場能夠平穩運行,具備一定的韌性,那么將會為CDR的推出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優聚資本投研部表示,一是小米CDR和H股發行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約問題,其次是目前市場不確定性較高,容易因流動性因素導致短期波動。而從監管當局的態度來看,適度放緩節奏有助于緩解市場抽水效應。小米的CDR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在合理的時間和估值下發行,有助于改善市場預期。綜合這兩方面看,我們認為無論是小米還是監管層都有意放緩發行節奏,短期看有助于緩解市場資金壓力,也有助于修復市場情緒。但獨角獸回歸國內市場的大趨勢不會變,只是在發行節奏上會更加審慎。
千波資產研究員黃佳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一是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多數個股大幅殺跌,獨角獸CDR上市對市場的抽血效應被放大;其次是自從多只獨角獸基金募集以來,市場對此舉的看法褒貶不一,投資者更是缺乏對獨角獸企業的估值標準,盲目發行一哄而上不利于市場穩步發展;再者小米的CDR采用詢價方式確定價格,意味著其CDR發行價不會高于港股的定價,作為小米管理層當然更希望在市場愿意接受估值溢價時再選擇發行。
至于后期獨角獸 CDR會不會推遲發行,千波資產研究員黃佳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一方面看市場表現,其次是獨角獸企業本身也在關注工業富聯、寧德時代的上市表現,以此來作為是否暫緩發行的標準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