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人物

每經網首頁 > 商業人物 > 正文

專訪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要有國際化的布局也要有本地化的思考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0 00:32:26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分享吉利的海外并購經驗時說道:要尊重每個地方的法律和文化傳統,設立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商業目標至關重要,通過這個目標把有著不同語言、文化、宗教背景的人團結在一起。

每經記者 張韻 實習生 張瀟尹    每經編輯 文 多    

Upload_1529425035428.thumb_head

楊學良(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海外并購是中國車企在海外擴張的常態。今年3月,吉利投資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此前,吉利相繼收購沃爾沃、寶騰,在中國車企海外并購的道路上留下重錘。

那么,“吉利模式”對中國車企全球化有何借鑒?中國車企未來10年的發展機遇在哪里?6月19日,在第十二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上,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圍繞上述問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簡稱NBD)的專訪。 

全球化與本地化并重

NBD:從吉利的全球化實踐看,中國汽車企業成為跨國公司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共性?

楊學良:上世紀90年代末吉利進入汽車市場的初期,中國汽車市場是由外資品牌主導的,缺乏技術、資金、人才,因而也缺乏規模,而汽車又是一個品牌附加值很強、規模效應舉足輕重的行業。于是我們就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到了國際化——通過國際化的并購去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吸收海外品牌資產,并且擴大規模。

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壓力,這也是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時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如何把兩家具有完全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的汽車公司整合,并發揮良好的協同效應,從而在提升收購方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扭轉標的方當時不樂觀的經營狀況,這是比收購談判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汽車行業的競爭不是簡單的零部件組合起來之后的競爭,而是要從平臺的技術上做到全球引領。在與一些整車企業合作外,還需幫助中國汽車的零部件企業進行同步開發,實現他們整體水平的提升,這是中國企業能夠實現原創技術提升以及彎道超車最有力的保障。

當然吉利的海外拓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會花費10多年才能收購一個海外品牌,或者希望收購的標的最后未能成功。海外拓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及時對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作出調整和部署。我們的經驗是,要有國際化的布局,也要有本地化的思考。

NBD:在您看來,中國的汽車品牌想要走出去融入全球的汽車產業的發展洪流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建立起自身在全球的影響力?

楊學良:我覺得有三個方面。首先,汽車作為一種產品,要以品質取勝,即你給用戶帶去什么獲得感,這點是非常關鍵的。你要么把車做得更好,要么把車做得更便宜。

其次,要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因為汽車相對來說是復雜的產品,不可能什么都靠自己完成,在整個研發過程中,依靠自身實力的同時,還要倚重合作伙伴。

此外,如果把產品帶到海外市場,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本土化,而不是簡單的貿易。因為汽車作為長期耐用品,整個品牌的建設和維護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立足本地,去了解每個客戶的需求和當地的市場環境,做好本地化的開發、銷售和市場服務,給消費者帶去價值和獲得感。

我們目前也在做新興業務的布局,抓住機會轉型,拓寬全球視野,與全球的伙伴去合作、共創。當然,未來涉及到芯片、操作系統等的核心技術。

研發核心技術抓住車聯網機遇

NBD:跨國并購是吉利提高在海外知名度的一大利器,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主要面臨哪些困難?

楊學良:困難有很多,在跨國并購中大多數并購案例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些失敗的原因很大一個因素是文化和管理方面的差異。

海外并購意味著大家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想相互了解對方的想法就已經是一個很難的過程,所以要尊重每個地方的法律和文化傳統,設立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商業目標至關重要,通過這個目標把有著不同語言、文化、宗教背景的人團結在一起。

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上沖突有很多,但若有一個共同認可的商業利益,是可以跨越這種沖突和分歧的。要克服這些差異,關鍵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和耐心,讓彼此接受、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企業并購不是要去征服,而是要實現相互之間的協同。

NBD:國內汽車產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如何把握科技帶來的新動能?在企業參與國際化的過程中,如何實現投資、并購項目的可持續性?

楊學良:國際化的發展是中國企業接觸國際市場、實現全球視野、推進技術進步的有效途徑。

現在新的科技如智能互聯技術、自動駕駛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正在重塑汽車行業格局。汽車自動化、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的趨勢,也給傳統汽車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們必須在鞏固硬件制造優勢的前提下,發展線上數字技術解決方案。在進行這一轉型的同時,更多的公司需要協作開發未來技術和通用系統。因為未來在出行領域的變革中,硬件的作用可能會變得很低,主導產業發展的是在線技術。另外未來汽車一定會成為“四輪下的手機”,但它的應用場景將會比手機更多元。

我認為,傳統汽車企業要想生存,就要不斷地適應環境的發展,實現轉型。轉型的核心之一就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吉利 吉利汽車 楊學良 海外并購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