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1 23:55:53
王子新材擬收購重慶富易達51%的股權。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圍繞著富易達及其體系內多家公司,多存在股權代持歷史。雖然在提出收購前夕,上述股權代持關系已解除,但回顧這些錯綜復雜的股權代持歷史,確曾給富易達帶來過“煩惱”——因為此前股權代持引發的糾紛,導致兩項資產未能納入本交易。
每經記者 吳澤鵬 金喆 每經編輯 文多
6月12日,王子新材(002735,SZ)披露擬通過現金收購及增資方式取得重慶富易達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富易達)合計51%的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圍繞著富易達及其體系內多家公司,多存在股權代持歷史。比如:富易達的股權本身曾存在代持關系;富易達還曾通過代持方式持有河北誠吉東澤包裝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誠吉)股權。
雖然在提出收購前夕,上述股權代持關系已解除,但回顧這些錯綜復雜的股權代持歷史,確曾給富易達帶來過“煩惱”——因為此前股權代持引發的糾紛,導致兩項資產未能納入本交易。
對于過多的股權代持歷史,北京中會仁會計師事務所主任丁會仁認為:“對并購是會有影響的,哪怕最終解除了代持關系,消除了臨時股權的情況,但也不能排除有后續糾紛。”
公告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工商局拿到的信息顯示,富易達成立于2015年1月,設立時,重慶富士達科技有限公司出資950萬元,持股95%,周英出資50萬元,持股5%。
2017年6月,富易達第一次股權變更,重慶富士達將其股權分別轉讓給周英,周正。隨后經歷增資及股權轉讓,至2018年5月,周英持有富易達99.60%股權,周正持有0.4%股權,對應出資額分別為1245萬元、5萬元。
在交易報告書草案中披露,以上周英、周正所有持股比例,均為受程琳委托持有。草案中還表示,今年5月底,周英、周正將其持有的富易達1250.00萬元的出資額作價1250萬元轉讓給駿寬科技,結束了富易達的股權代持史。
此外,富易達的參股子公司,也曾有股權代持的歷史。
2017年,周英與另一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河北誠吉,其中周英持股40%,而周英所持有的這部分股權也是代富易達持有。2018年6月,周英將這部分股權作價200萬元轉讓給富易達,從而解除了代持關系。目前,河北誠吉正常經營。
富易達的客戶兼供應商,同時也是關聯方的重慶荷力勝,也曾有股權代持歷史。
工商資料顯示,2009年,重慶荷力勝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股東為程琳(持股90%),陳瑩(持股10%)。在2016年,陳輝、程梁分別受讓程琳、陳瑩所持重慶荷力勝股份。交易報告書草案同時披露,程梁、陳輝代程琳持有重慶荷力勝100%股權。
湖南聞勝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介紹,股權代持在當今社會已變得十分普遍,司法實踐中只要股權代持協議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未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的規定,一般應為有效,“一般有限公司的股權代持是得到法律保護的,但是一些特殊類型的公司,如保險公司的股權代持是無效的。”
盡管得到法律保護,但復雜的股權代持有時候也不是好事,未能納入本交易的青島富士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富士達)對此應該“深有體會”。
根據交易報告書草案中表述,青島富士達由重慶富士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富士達)名義持股100%(重慶富士達為富易達的創始股東之一,與富易達同為程琳實際控制)。
但交易報告書草案中披露稱,重慶富士達所持有的青島富士達的股權,系受自然人楊乃國等人委托代為持有。
可楊乃國對此不認可。2016年4月,楊乃國以青島富士達、重慶富士達作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青島富士達向楊乃國返還相關欠款本金及對應的利息,重慶富士達作為其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一份民事裁定書上看到,楊乃國稱,自己沒有與重慶富士達達成任何關于投資入股的協議,僅達成或投資的意向,自己雖陸續向青島富士達公司投資合計597萬余元,但青島富士達并未為其辦理股東登記手續,自己也未實際享受任何股權權益,未取得股東身份并實際成為股東。經協商,雙方在2016年2月5日簽訂《協議書》,明確載明“楊乃國并未變更為青島富士達的股東”,將其投資款界定為借款。
裁判文書網截圖:重慶富士達科技有限公司、楊乃國民間借貸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
2017年8月,即墨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后,重慶富士達不服,又提起上訴。
之后,據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相關民事裁定書看到,2017年12月,另一自然人鄧闖平以青島富士達、楊乃國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股東出資糾紛及股東資格確認糾紛兩起訴訟,請求確認鄧闖平為青島富士達公司的股東等。
總之,截至報告書簽署日,青島富士達的股權權屬尚不清晰,且由于代為持股引發的爭議,青島富士達目前也陷入歇業狀態。青島富士達還與其供應商和客戶存在糾紛,交易報告書草案披露,重慶富士達在部分案件中被判對青島富士達的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據丁會仁介紹,代持一般是出于實際投資人不便出面,例如明星等特殊身份人員或是公司將有隱形利益輸送等。丁會仁同時建議,企業在IPO、并購等舉動前,要盡量解除代持關系。劉凱也表示,對于股權代持來說,雖然司法層面認可其有效性,但在工商管理層面依然不被認可。
“公司存在比較多的代持歷史,也說明公司在設立之時并不規范。解決得不好,后面容易帶來‘后遺癥’,出現股權糾紛等。”丁會仁介紹稱,股權代持解除了,并不意味著后續問題就解決了,“有些股權糾紛,就是股權代持引發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