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07-09 11:14:55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截至8日,今年以來各地銀監局共有9個銀監局向11家信托公司開具15張罰單。其中,有兩家信托公司因信托資金違規用于土地儲備貸款而收到罰單,有一家信托公司因房地產項目貸款審批管理不審慎而受罰。業內人士認為,監管部門針對信托產品上下穿透監管在收緊,加強對底層資產違規投向房地產項目監管力度以及最終投資者穿透識別。隨著下半年房地產業務風險受調控政策的影響繼續放大,加上監管高壓態勢不改等因素,信托公司房地產業務增速可能會放緩。
銀保監會網站近日發布北京銀監局對轄下兩家信托公司的處罰決定,處罰案由是未按照“穿透”原則向上識別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底層資產合規性。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還了解到,在上述被處罰的信托公司中,有一家公司受罰原因是,在去年的現場檢查中,監管層“穿透”其底層資產后發現其通過嵌套一層資管計劃投放的一筆信托貸款投向不滿足“四三二”原則的房地產項目。
銀保監會網站顯示,原銀監會系統共有省級、計劃單列市派出機構(銀監局)36個,而轄區內有信托公司的銀監局有32個。截至目前,已有9個銀監局對轄區內信托公司采取行政處罰措施。縱觀2017年全年,各銀監局共對信托公司出具23張罰單。今年以來的罰單數已達去年總數的65.22%。
數據顯示,自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出臺以來,各地方銀監系統紛紛對信托公司違規行為開出罰單。僅在2017年12月,各地方銀監局就對信托公司開出9張罰單。進入2018年后,1月罰單數為7張;進入2月后,罰單數大幅減少,2月和3月罰單數均為2張;6月罰單數為4張。從地域分布看,天津銀監局開出3張罰單,位居首位;北京、浙江和河南銀監局均開出2張罰單,并列第二位。在罰款金額上,天津銀監局以3張罰單合計100萬元位列首位。
“罰單數量較往年確有增加,尤其是在2017年以前,基本每年僅有個別幾張罰單,但從去年開始增多了,說明監管處罰和警示力度是加強的,而且這個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監管政策會保持高壓態勢。”北方某信托公司研究員陳平(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光是信托,整個金融行業也是如此,對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的罰單也在增多,這也是嚴監管的必然表現。
另有北京某信托研究人士王偉(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近來銀保監系統公布的對信托公司的行政處罰多是基于去年底原銀監會系統委托地方銀監局現場檢查結果做出的,有的監管局披露相對詳細一些,而有的可能披露得相對滯后。實際罰單數可能比目前披露的要多。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房企商業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等傳統融資渠道大幅收緊,發行債券門檻大大提高,因此非標融資快速崛起,通過信托等非標融資已成為房企相對較好的融資方式。
對此,陳平表示,信托公司向房企提供融資主要是基于風險和收益衡量的結果:一方面來自對利潤的追求,房地產企業可給予較高風險補償; 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有良好的抵押,一旦違約,信托公司可通過拍賣等方式實現資金回籠,減少損失。用益信托數據顯示,從集合信托投資領域月度統計看,今年以來投向房地產企業資金規模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而且平均收益率一直居于首位。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在信托資產余額中投向房地產行業的規模為2.37萬億元,同比增長50%,環比增長3.72%。陳平認為,房地產業務不可能一直持續增長,監管部門可能會出臺相關政策,畢竟房地產本身是被調控行業,不可能把社會大量資金投入其中。信托資金在房地產行業集中度提升過高,會抬高行業風險水平,一旦出現房價波動,將會產生較大的流動性危機,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的房地產信托增量仍在全行業中最高。中鐵信托副總經理、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陳赤此前表示,上半年房地產信托規模增速反映出信托公司在審視整個市場形勢后作出的判斷和選擇。陳赤認為,下半年隨著政策性銀行收緊棚改貨幣投放政策、拿地成本上升以及個人購房貸款審批速度放緩,房企資金回流速度會放慢,加上部分上市房企信用風險在積聚,信托公司需考慮的風險點在增加。
此外,北京另一信托公司研究員王成(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隨著監管層對信托融資性業務余額加強管控,房企非標融資渠道在收緊。
如前文所述,6月,北京有兩家信托公司因為上下“穿透”識別后資金端和資產端存在合規性問題而受到處罰。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兩家信托公司處罰體現出監管部門實施穿透式監管的決心,下一步可能會進一步加強規范資金投放。
“監管可能會更嚴格些。尤其是向上穿透的監管模式,因為這涉及到投資者確認問題,以及后續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因此會更嚴格一些。”陳平表示,隨著央行建立起統一資管監管體系,監管部門會更高效地執行穿透監管措施。房地產信托規模很可能不會再像上半年那樣突飛猛進。一方面,監管層可能還會繼續通過對業務標準嚴格執行以達到控規模目的;另一方面,下半年監管層會繼續加大力度調控房地產,信托公司會主動收縮規模,投資者投資意愿會下降。此外,從下半年開始房地產信托到期高峰期來臨。因此,房地產信托規模狂飆時代可能要結束了。
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規模為25.61萬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2.41%,為近兩年來首次負增長。其中,集合資金信托占比持續上升,單一資金信托占比進一步下降;以通道業務為主的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占比自2014年以來首次下降。
陳平表示,雖然資管新規中關于信托的監管細則還沒有確切消息,目前信托機構可能正在觀望,在業務上相對謹慎,但信托公司整體上肯定還會壓縮規模,尤其是通道業務規模。在業務模式上,還是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不僅要針對普通高凈值客戶提供類似于集合資金信托標準化理財業務,還要針對高端客戶提供類似于家族信托的綜合化金融服務。
新時代證券宏觀團隊負責人劉娟秀認為,信托公司除要回歸本源業務,還應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揮信托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配置資源的獨特優勢。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大趨勢下,信托公司業務和產品應主動創新以適應市場需求,例如發展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和債轉股產品等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企業發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王成表示,信托具備良好的架構,在服務領域大有可為,可積極發力服務類信托業務。信托公司可在一些類似于行政外包和信托賬戶管理的延伸性服務,在其中承擔一些主動的事務性或管理性工作,抑或賬戶運維相關工作。王成認為,各家信托公司可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選擇不同發力點,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者 趙中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