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6 23:21:24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7316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8%。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分析指出,從投資的三大領域看,制造業投資連續三個月增長速度加快,增長勢頭還是不錯的,這個勢頭下半年還有望延續。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圖片來源:新華社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7316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8%。
在當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分析指出,從投資的三大領域看,制造業投資連續三個月增長速度加快,增長勢頭還是不錯的,這個勢頭下半年還有望延續。對于房地產投資領域,他表示,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9.7%,下半年房地產投資有望保持比較快的增長。
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毛盛勇指出,上半年有所回落,下半年隨著項目清理完成,合規項目加快落地進度,基礎設施投資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的通知》指出,鼓勵民間投資、放寬市場準入、破除各種隱性壁壘等政策措施落實,尤其是在鐵路、民航、油氣、電信等領域推出對民間資本有吸引力的項目。
數據顯示,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84539億元,同比增長8.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8%,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6.8%,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1%,增速比全部投資快7.1個百分點。
對此,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在投資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民間投資增長相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在大力降低實體經濟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我國順應國際間稅收競爭的大趨勢,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同時,繼續“放管服”改革,多地積極嘗試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為企業減負,民間資本大都受惠于此。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團隊分析稱,據統計局表述,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為13.1%,遠高于制造業整體水平,我們認為在需求側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未來國家可能在高新制造業領域給出更加積極的刺激政策,比如加大長周期資本的投入。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落。2018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5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7%,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對此,毛盛勇指出,下半年要看兩個先行指標,一個是房屋新開工面積,上半年是在加快,第二個是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購置費增長加快,從這個情況來看,下半年房地產投資也有望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
數據顯示,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3%,增速比1~5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0.4%,增速回落3.5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5.8%,增速回落2.8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0.9%,增速回落3.9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10.3%,降幅收窄1.1個百分點。對此,毛盛勇表示,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確實有所放緩。
同時,他還強調,可以把思路打開一點來看。第一,過去這么多年,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持續保持在一個高位,20%以上的增長速度保持了很多年,大家到各個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會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這個角度來講,當前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和過去相比沒有那么強烈了。
第二,中央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角度出發,對項目的合規性、合理性,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判,對項目包括PPP項目,加強了合規性校驗。通過這些手段,下半年一些合規的項目可能會加快落地進度。所以,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基礎設施投資還會延續平穩的態勢。
記者注意到,PPP作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年以來也曾面臨規范性整改。今年4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規范管理的通知》中就對核查存在問題的173個PPP示范項目分類進行處置。
李超分析認為,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較1~5月下滑2.1個百分點,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金融去杠桿影響表外融資等因素將繼續對基建投資構成約束,短期內基建難以迎來大規模刺激政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