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8 23:06:29
在債券信用風險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作為預防,投資者應當經常關注幾種征兆的變化:信用息差、債券息差、債券價格是否是隨著信用度的變化而變化;市場上對債券需求的變化等。
王倩
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債券市場上出現了大規模的違約現象。
究其原因,盡管各家眾說紛紜,但總體上無外乎如下幾點:流動性緊縮;企業由于融資難不得不求助于高息票據的資本市場;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使得企業無法獲得緩沖期;經濟不景氣與經營有難度等。
此次違約集中出現的情況有些突如其來,讓人防不勝防。僅在5月當月,就有超過20只債券違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正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在此次債券集中違約現象來臨之前,有什么征兆呢?對于債券來說,如何識別它們的信用違約風險?投資者應怎樣防范債券信用違約風險?識別了信用違約風險之后,又該如何對其進行管理?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刻反思。
我們說,在出現債券集中違約現象之前,或在債券即將違約之時,通常會有如下征兆:信用違約互換的息差突然擴大、債券息差激增、企業負債程度上升、債券價格下跌、債券的替換產品需求增多(如保本保息產品的需求增大)等。對這類特征可以一一加以剖析。
信用違約互換息差擴大,意味著債券的違約率攀升。其原因在于:違約率上升,市場就會要求更高的息差回報。
同信用息差方法近似的還有債券息差,道理相同,只不過采用的標尺不同。在債券不具備信用違約互換條件的時候,人們可以采用債券息差的方法,來近似得到債券的違約率。
在我國,信用違約互換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當市場真正成熟后,信用違約互換息差就是一個很好的標識,能夠在債券即將違約之時,通過市場反應體現出來,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評估企業債券違約率時,人們也可以參考企業當時的負債程度。當企業負債程度上升、償債能力下降時,其發行債券的違約率就隨之攀升。所以,有的人就通過結合財務報表與企業股票現值走勢的方式,來判斷企業債券當前的違約率。
實際上,當市場上出現債券集中違約時,人們就意識到債券違約率已經攀升,此時,他們會拋售手中的債券,致使債券的價格下跌。
所以,當市場出現債券價格突然下跌的情況,不排除存在債券出現違約風險的可能性。但這點不是絕對的,因為影響債券價格下跌的還有其他因素,這只是其中之一。
此外,從需求角度來講,債券即將出現大面積違約時最明顯的市場現象是:對債券的替代投資品需求也迅速增大,尤其是對保本保息產品的需求。這些都是對債券產生信任危機的表現。
債券的投資者可以被區分為國家、企業和個人。筆者從這三方面出發,來理解如何對信用風險進行防范與管理。
防范信用風險,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債券發行方如何防范、應對自己債券發生的信用風險;債券投資者如何防范投資債券遇到的信用風險,并進而對其進行管理。
我們舉個當下市場上的實例:在當前債券集中違約之下,一些信用度好的企業也受到牽連,它們已發行的債券也受到投資者的投訴,希望提前清償。那么這些企業如何應對這種危機?
此類企業債券的發行方可以設立一個可轉換的浮動功能(floater):在以前的支付承諾基礎上進行信用升級。
企業采用信用升級的方式可以是為債權人設立更高額度的償款來源。這種方法類似信用升級方法中的超額抵押與超額收益方式,保障了更高的資金來源額度。
通過這種方式,企業防范了自己發行債券被降低信用評級的風險,從而提高了債券的信用度。
那么從作為投資者的國家、企業和個人角度,如何進行債券信用風險防范與管理呢?
從規模來看,我們粗略地將國家與企業歸為一類——機構投資者;同時將個人投資者作為另一類。
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時,債券只是他們投資盤子中的一部分,所以對債券信用風險的防范方法也比較多。
機構投資者可以從資產組合平衡的角度進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風險;也可以從對沖角度管理信用風險;還可以通過為債券購買保險來應對信用風險;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規避本金面臨的信用風險,那就是通過購買債券收益互換。
無論是投資的產品、額度,還是掌握的投資方法,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特征與私人投資者都大相徑庭,所以它的應對方式也遠遠多于個人投資者。
在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盤子中,債券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此,機構投資者就要遵循組合中保持平衡的規律,即為了對沖風險,要同時持有信用風險相當、運動方向相反的金融產品。
對于債券,人們通常選用對應的信用違約互換來對沖其違約風險。例如,為了對沖德國汽車公司歐佩爾發行的債券,投資者可以購買歐佩爾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假設該債券發生違約,那么投資者可以通過互換出售方獲得違約補償。
可惜的是,因為信用違約互換的交易風險敞口相對較高,這種對沖方式一般適用于機構投資者和大投資方。作為個人投資者,限于投資能力與投資途徑,其防范與管理信用風險的方式也相對較少,但并不是沒有。例如,個人投資者可以購買針對債券違約的保險產品,用以對沖未來可能發生的信用違約風險。
此外,作為預防,在債券信用風險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投資者也應當經常關注上述幾種征兆的變化:信用息差、債券息差、債券價格是否是隨著信用度的變化而變化;市場上對債券需求的變化等。
總之,債券投資作為一種越來越常見的投資產品,投資者應該及時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識儲備,減少遭遇投資損失的風險。(作者為同濟大學副教授、金融風險管理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