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為什么熱衷于“鼓吹”三大汽車集團合并?

經濟觀察報 2018-07-22 08:23:24

500285629_wxthumb_head.thumb_head

7月18日下午,一汽發表辟謠聲明稱,日前互聯網和微信朋友圈上廣傳的“一汽、東風、長安整合成立國汽集團”的消息,是個別自媒體傳播的不實信息。一汽方面稱,有關T3合作是一汽、東風、兵裝(長安),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出行、資源共享等領域發揮核心優勢、創新商業模式、提升競爭力的項目戰略合作,并非網傳的集團間整合。

而這次的整合版本具體來說是:一汽、東風、長安將整合成立中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集團總部位于長春,市場營運等與市場接觸的部門可能會放在北京,武漢、重慶作為分中心。而該公司有兩大業務板塊,一是中國品牌業務單元,一是合資品牌業務單元。中國品牌業務單元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部分。其中,乘用車部分以長安汽車集團為主,由長安汽車集團整合一汽集團下屬的奔騰、夏利、吉林等自主品牌資源以及東風汽車公司下屬的東風乘用車、東風柳汽、東風小康等資源。

已經記不清這是一汽第幾次辟謠。在汽車行業,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這三家企業的“合并”已經沸沸揚揚地傳了一年多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細節都似乎可以被當做是佐證。比如,三大汽車集團內部的人才互換,他們開展密切地合作,包括成立聯合的前瞻性研發中心,甚至聯合的物流公司等等。甚至,連“合并“之后的公司名字都有了——“中國汽車集團”。每一次,三家企業之間有什么風吹草動都會和這個話題聯系在一起,即便是最不看好它們合并重組的人,在頻繁的重組傳聞中,也開始對自己最初的看法產生了懷疑。“鼓吹”雖然是一個貶義詞,但一直“宣揚”三大集團合并的人,可能并非出自惡意,而是出于對汽車央企在民族汽車產業發展中的表現感到失望。目前,一汽和東風的自主乘用車都比較羸弱,長安雖然突破了百萬輛的大關,但這兩年也進入發展低谷,從事實上證明其仍舊缺少穩定的體系能力。在中國汽車工業正進入轉型和切換發展道路的時候,汽車央企角色的缺失或者錯位,引起了外界的不滿。特別是一汽集團,作為承載著希望,并耗費了大量資金的紅旗一直未能擺脫發展的泥淖。而此時,通過重組增強是外界對汽車央企失望的表現所給予的反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排行中,長安僅次于上汽,位列第二,銷量為83.8萬輛,而東風和一汽分別位列第四、第七位,銷量分別為65.8萬輛和30.9萬輛。而在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排名中,長安位列第三,東風排名第五,一汽則位居第十二。

其實,從根本的出發點來說,他們或許并不一定認為,合并就能夠創造出強大的汽車公司——比如中車公司的誕生一樣,合并重組只是他們迫切希望改變這些企業的現狀,重新注入活力的希望。在失望到極致的時候,往往表現出來的只是打破現狀——但對于大部分公眾而言,打破一個陳腐的機制才是他們的目標,而如何建設一個新機制卻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對于汽車央企而言,他們身上確實已經顯現出這種體制下的弊端,并急需改變。

但從目前來看,這種改變是滯后的,至少是滯后于外界的期待。一汽集團在短短三年時間中,已經歷經了三個董事長的更替,整個集團可以說是經歷了“大手術”,但效果還沒有顯現。而東風集團內部雖然已經“天翻地覆”,甚至一年就剝離了超過50家公司,但外界仍無法感受到這種內部的“風暴”。而長安,似乎很強大,又似乎不堪一擊,似乎是在改革,又似乎是陷入了某種迷茫。在一個轉向的時候,該用什么來回應公眾的期待?

改革當然不會是立竿見影的。汽車是一個產業鏈特別長,產品周期長的行業,一次改革至少需要2-3年時間才能出現市場效果,而要經歷一次爆發,則需要更久。但現實的情況是,在經歷多次的失望之后,要想重新建立起公眾的信任,顯然還需要更多行動。這既是當下汽車國企,特別是央企一個最現實的問題——自身在技術、市場地位等發展上,無法跟上公眾的期待。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中,這些經營者將持續面臨的一個中長期的難題。

而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一汽、東風、長安的合并,并不能解決這三家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而臆想的“國汽集團”也只會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僅僅是推進一汽集團一家企業改革就已經如此大難度,更何況要把三家風格完全不同,歷史遺留問題多的企業組合在一起?這并不是簡單的加法問題。在汽車行業,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整合案例。如果我們借鑒國外的模式,三大央企可能未來最理想的模式是高度的聯盟化。

責編 楊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 集團 東風 一汽 合并 長安 央企 企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