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0 18:49:18
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日前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每經實習記者 朱玫潔 每經編輯 楊歡
最近兩天,上海出了個很有關注度的新聞——清華、北大的應屆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對此,網上的畫風是這樣的:
當然,爭議也不小,有人認為這是唯學歷論的表現,甚至是對非清北畢業生的歧視。另一種觀點則說,清華北大此次只是作為本科階段為一流院校的畢業生,直接落戶政策的一個試點,解讀時無需放大。
種種聲音背后,我們卻嗅出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味道,主要有兩點,第一,直接跑到北京地盤上搶人,上海到底有多么“饑餓”?第二,既然如此 “饑渴”,那為什么還這么“挑食”?非清華、北大不可? 下面就圍繞這兩點談談。
饑餓
選擇成都的北大畢業生都比上海多
先說“饑餓”,“餓”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碗里的東西少、不夠吃。是的,上海對北大、清華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比我們想像中弱得多。
根據《2017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去年北大所有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包括本科、碩士、博士)中,選擇上海工作的畢業生僅占2.77%,共67人。先不說選擇留京的畢業生超過1000人,占比超過4成,到杭州市、廣州市就業的北大畢業生也超過百人,就連地處西南的成都也吸納了79名北大畢業生,壓了上海一頭。
2017 年北京大學畢業生簽約省會城市分布 來源:《2017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那么,清華的情況會不會好點呢?畢竟上海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高精尖的工科技術方面非常突出。然而,現實很扎心?!肚迦A大學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僅4.1%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奔赴上海,而同樣的數據,廣東占35.4%,浙江占近8%。
不過,相比本科生,清華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愿意去上海發展,分別有13.1%的碩士、9.7%的博士到上海就業。但廣東仍能與其平分秋色,去年有18.2%的清華碩士與8.7%的博士前往廣東。北京不必說,留京的清華碩士、博士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清華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情況 來源:《清華大學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站在中國教育界巔峰的兩大院校畢業生,比起選擇上海,竟然更愿意去經濟實力略遜一籌廣州、杭州、成都等地發展。上海不僅 “餓的慌”,可能還有點 “心里苦”。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發布的《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顯示,北大、清華是作為一個試點,后續很可能“建立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城叔以為,這是想“放開吃”的節奏了。
挑食
為何專挑 “清北”這盤菜?
從數據中看,清北學子不那么樂意到上海。但上海仍很執著地表示:我需要你們!為什么上海非挑“清北”這盤菜不可?
我們來看看,清北學子畢業后都去了哪些行業。
綜合本科、碩士、博士,《清華大學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清華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前三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清華大學2017年簽三方就業畢業生的單位行業分布 來源:《清華大學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根據《2017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北大畢業生就業人員數量前三的行業是,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北京大學2017畢業生就業單位行業分布 來源:《2017年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綜合來看,清北學子畢業后從事的行業第一是金融業,第二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第三是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
這個排名一亮出來,事情就已經很明顯了。
金融業是上海的重要經濟支柱和城市名片。上海市長應勇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后五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但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對金融行業的重新賦能,上海一直面臨不小的挑戰。
6月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長三角地區金融行業人才供需變化與趨勢》顯示,上海高校培養的有技術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存量不足,整體競爭力弱于北京。以風控崗位為例,今年以來,上海市金融企業在BOSS直聘平臺發布的該崗位中,有30%需要求職者掌握Python、R等計算機語言,而上海滿足要求的人才供需比為0.75,明顯低于北京的0.93。
除了金融,上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方面同樣信心勃勃,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要加快培育此類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產業發展最需要的是人。試想,如果這批樂于從事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清北學子愿意到上海發展,上海無疑可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再邁一步。另外,清華的雙一流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等,以及北大的傳統強勢學科醫學、化學、生物學等都與上海的目標:“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的世紀級先進產業集群非常契合 。
因此,這可看作是上海對精準吸納年輕人才的一種嘗試。所謂“缺什么補什么”。在上海嚴控城市人口數量、眾城搶人的情況下,上海必須更精準的向自己所缺的“這盤菜”伸出筷子,或許這就是上海式“挑食”。
挖北京墻腳,如何挖得動?
有人說,上海的這一招,是赤裸裸地挖北京的墻角,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挖?
在這波信息產業的發展潮流中,上海并不算有優勢,這一點被外界詬病已久。正因為缺了華為、阿里巴巴這樣信息產業巨頭,在城市對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吸引力上,顯得比深圳、杭州略遜一籌。事實上,根據上述兩份報告,雇傭清北學子最多的企業就是華為,2017年共204位清北學子去華為工作,其余錄取清北學子人數最多的私企分別是是騰訊、網易(杭州)、廣州博冠信息科技(網易游戲)、阿里巴巴。
上海的互聯網旗手一時還沒出現,有可能扛旗的是最近站在輿論風口的拼多多。那么,上海靠什么來吸引清北大學生?答案簡單粗暴:直接落戶。
本科就讀于清北的應屆生只要順利畢業,并被符合基本條件(企業注冊資金達100萬)的上海用人單位錄取,就可直接落戶上海。而其他畢業生,按照一系列打分規則,獲得72分以上才能直接落戶。城叔算了一下,就算畢業院校一流,也得再拿點市優秀三好學生、建模競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加分獎項才穩妥。
橫向對比也許差距并不明顯,那么請感受下,另外一波與清北畢業生一樣享受直接落戶都是什么樣的人才?
來源:《關于服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更加開放的國內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辦法》
一句話,上海這次拿出了十足的誠意。也正是這種直接落戶條件之間的巨大差異引起網上的爭議,但在城叔看來,這個政策還是理性的。
目前,上海的居住證政策已經比較完善。戶口對于清北本科畢業生來說,最大的利好應該是小孩上學的便利、單身也可買房、買車不用等三年(上海非戶籍人口拍滬牌需要持續繳滿三年社保)。但實際上,以本科生畢業為例,21、22歲的年輕人,小孩應該不在三、五年的計劃內,依靠自己或家人在上海買房并非易事,此外在地鐵網線最密布的上海,畢業三年內買車也不是剛需。
所以,上海戶口給予清北人才的優惠,很大程度上需要他們在上海真正能站穩腳跟才能享受。直接落戶政策表明的是一種態度:你可安心來這片土地上奮斗,沒有后顧之憂。不用努力干了幾年之后,卻因為小孩上學不方便等因素而返鄉。
這兩年,“逃離北上廣”的口號隔三差五就會在網上輪播一番。北上雙城對于外地年輕人來說,橫在路前最大的兩座山無非是房價和戶口。在北京,即使是清北人才,落戶仍有一系列條條框框。比如2018年《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第十三條:
“原則上應具有研究生學歷。引進當年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5周歲,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27周歲。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系統引進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0周歲。”
這樣一對比,上海此次確實為清北人才、尤其是本科生提供了一張更誘人的入場劵。雖然看似輕松入場,但這條路仍充滿挑戰,需有能力應對競爭和高額生存成本的人才可能走得下來。
如果這次試點順利,未來,上海可能會面對更廣闊范圍的高校開放綠色通道??梢韵胂?,未來上海的人才資源將進一步快速充盈,優勝劣汰也將更加激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