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6 08:53:01
符合規定外國人A股開戶權限進一步放開;金管局兩度出手港股資金面承壓;嚴監管料成常態第三方支付加速洗牌;*ST凱迪大股東新增股票被輪候凍結;可轉債被否數量超去年全年,再融資審核現趨嚴態勢;上市股份行首份半年報出爐,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利潤貢獻穩定。
每經編輯 杜宇
符合規定外國人A股開戶權限進一步放開
證監會15日發布消息稱,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戰略要求和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部署安排,豐富資本市場投資主體,拓寬資金入市渠道,優化資本市場結構,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的決定》《關于修改<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的決定》,進一步放開符合規定的外國人開立A股證券賬戶的權限。
金管局兩度出手 港股資金面承壓
香港金管局于8月15日先后買入21.59億港元和23.55億港元,這是自5月18日以來,金管局首度出手入市捍衛聯系匯率制度。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香港資金面趨緊,市場預期香港銀行業或于近期上調最優惠貸款利率。隨著低利率時代的終結,香港股市未來料持續承壓。
嚴監管料成常態 第三方支付加速洗牌
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正日趨從嚴。此前央行在同一天內對四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5張罰單,共罰沒近1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在強監管的常態下,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生存或日益困難。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需在保證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加強合規管理和積極創新。
*ST凱迪大股東新增股票被輪候凍結
*ST凱迪8月15日晚間公告,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2018年7月18日至8月14日期間,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票被輪候凍結次數增加3次。截至2018年8月14日,陽光凱迪持有公司股票被凍結及輪候凍結共計20次。
可轉債被否數量超去年全年 再融資審核現趨嚴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定增申請被否決的上市公司共有6家,否決率達17.6%,而去年同期否決率僅2.4%。再融資新規實施以來,備受上市公司青睞的可轉債年內有4單被否,通過率從去年的九成多降至不到八成。
多地保監局摸排非法商業保險行為
一場針對無牌照金融活動的“掃雷”行動,正在保險業展開。記者昨日獲悉,多地保監局近日集中開啟非法商業保險行為專項排查工作,并列出一份涉及數十家機構和個人的排查對象名單。
上市股份行首份半年報出爐 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利潤貢獻穩定
上市股份行的半年報披露,再次由高調轉型零售的平安銀行率先開啟。昨日晚間,平安銀行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行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572.41億元、133.7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5.9%、6.5%。而去年快速崛起的零售業務,收入、利潤占全行比例分別為51.2%、67.9%,對該行利潤貢獻保持穩定。外界擔心的對公業務,至少存款增長穩中向好。此外,該行上半年末不良率微降,資產質量基本保持穩定。
*ST康達董事李力夫、監事張明華被刑拘
*ST康達8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當天收到深圳市公安局的信息,公司董事李力夫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采取刑事拘留。此外,公司監事張明華也由于相同原因被刑拘。
央行再超額續作MLF市場利率反彈
面對3365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8月15日,央行開展MLF操作383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3.30%,實現465億元資金凈投放。當日仍無逆回購操作,這已是公開市場連續19日暫停逆回購。市場普遍認為,在流動性保持寬松的背景下,央行超額續作MLF,再次彰顯流動性邊際寬松信號。
1-7月消費金融ABS發行量縮水70%
截至7月底,今年消費金融ABS類產品數量僅40只,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業內人士稱,底層資產質量和市場認可度對ABS募資成本影響極大。
新三板保險科技企業戰略轉向兩家將赴港IPO
新三板掛牌企業正呈現一個新趨勢——赴港上市。4月份全國股轉公司和港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后,“新三板+H股”的方式讓企業看到了港股上市的新方向。近日,記者獲悉,在新三板掛牌的屬于保險行業的30多家企業中,盛世大聯和靈犀金融已在籌劃掛牌港交所,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企業有所行動。
恢復上市股褪色寧通信B復牌首日大跌
8月15日,寧通信B(200468)重返市場,不過在復牌首日即大跌近五成,打算借機炒作一波的投機者無疑要失望了。
有投資者差點入了新三板騙局 500萬元交易其實并不存在
有美女加你微信,告訴你有股票內幕消息,可以一夜暴富。信了?騙你沒商量!近日,記者接到券商朋友C君的電話,C君說:“我這有個老客戶準備抵押房子開新三板的戶買股票呢。他說自己的朋友在股轉公司有人,可以提前知道擬轉板公司信息,現在買入等公司轉主板可以賺大錢。我覺得這事有問題”。記者詳細了解了事情原委后,就事件中的重要疑點咨詢了多位專業人士,發現其中破綻百出。
私募“賣殼”生意要涼?中基協新要求:限制私募申請重大事項變更登記次數
近期,基金業協會就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登記作出了新的要求,據基金業協會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顯示,機構應審慎提交含法律意見書的重大事項變更,首次提交后6個月內仍未辦理通過或退回補正次數超過5次,機構將無法進行新產品備案。有私募人士指出,協會這一新的要求勢必會打擊市場上的一些“私募殼”轉讓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私募殼”公司轉讓失敗的風險加大了。
通達電氣IPO信披存疑:2016年供應商數據多處矛盾未披露實控人參股公司
6月29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通達電氣(870399,OC)的招股書(申報稿)。隨后,通達電氣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公告,大幅度更正了此前披露的信息。但是通達電氣在信披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未消失。記者發現,通達電氣披露的2016年前五大供應商數據,在更正前后均無法對應其供應商披露的數據。另外,通達電氣實控人陳麗娜控股的企業——廣州曼登控股有限公司,通達電氣未在招股書中進行披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