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改革開放為深圳跨越和持久發展提供了重大契機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6 21:43:20

深圳發展的契機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跨越發展,持久發展”。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增長的中心,從而奠定了從農業化小鎮變成工業化城市中心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深圳繼續對于科技創新運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俊杰    

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拉開改革開放的大幕。從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誕生,到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連接世界;從上海浦東新區領銜國家級新區大開發,到海南擔起改革開放的新使命;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誕生,到形成“1+3+7”11個自貿試驗區的“雁形陣”。改革開放的號角在神州大地不斷吹響。

回顧改革開放40年,“深圳特區”是必須提及的關鍵詞。從昔日一座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為現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深圳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源頭,也濃縮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

那么,改革開放對中國城市發展起到了怎樣的影響?深圳如何充分利用好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一度引以為傲的深圳速度是否可以再被其他城市復制?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東莞、成都、太原等城市政府經濟顧問的倪鵬飛。

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 圖片來源:CFP

4個特區各有優勢

NBD: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國城市也迎來了發展契機。近期,《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評選出40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城市,東部沿海城市占據32個。您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對于城市發展的貢獻體現在哪里?

倪鵬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總體上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而關于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城市衡量標準,最主要的體現在“兩個標桿、兩個門檻”。兩個標桿體現為城市經濟的增長和城市人口的密度。

兩個門檻,第一,看是不是資源型城市,因為資源型城市不是很好把握,并且我們認為城市的發展還是要靠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客觀的資源的對接。再一個是,城市近年來是否是人口凈流入城市,如果不是人口凈流入城市,那顯然是沒有競爭力的。“兩個標桿、兩個門檻”既是衡量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同樣也是改革開放賦予城市的重要變化。

NBD:提到中國改革開放,深圳特區是必須提及的的關鍵詞。您曾經是深圳城市發展的顧問,您認為當年選擇深圳作為特區,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倪鵬飛:首先,選擇深圳作為特區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決策。回顧那段歷史可知,當時的香港已經進入很好的發展,但是內地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所以緊鄰香港的廣東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

同時,雖然香港與深圳一衣帶水,但由于香港當時是國際中轉站,開放程度遠超內地,兩地之間差距逐步拉大。所以,當時在深圳設立特區也是希望能夠加強與香港的經濟聯系,發揮香港的經濟輻射作用。

除了當時國內經濟發展比較慢以外,另一個因素,則是國家要實行改革,要開放,首先要選擇一些點,由點到面地展開,所以要進行試點。

而在當時,以深圳為代表的幾個東部沿海城市在地理位置、交通、港口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于是,中央決定選取距離香港一界之隔的深圳以及另外幾個相對比較特殊的區域,比如相對澳門一界之隔的珠海,和臺灣一峽之隔的廈門,以及僑商較多的汕頭。將這幾個城市設立為特區,先行先試一些市場化的制度,以及開放與境外的經濟聯系。

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深圳速度

NBD:有一種說法叫做“深圳速度”,用來形容深圳經濟發展非常快。您能否分階段談一談深圳的發展歷程?

倪鵬飛:深圳作為特區,作為一個新興城市,它的成功有幾個關鍵方面。第一點是開放,通過對香港的開放,并且通過香港對全球的開放,通過這種方式加強與外界企業的聯系。手工加工,前店后廠,這是最初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則是港商、臺商甚至全球資本的進入,在資本進入的同時也帶來人才和技術。所以,總結來看,開放政策給深圳帶來了資金技術和市場。而內地的改革為深圳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條件。

NBD: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造就了“深圳速度”。您認為深圳經濟高速發展背后有哪些秘訣?

倪鵬飛:深圳作為一張白紙,所以它建立的是最接近市場經濟的制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極好地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了生產;另一方面,由于這個原因,它可以吸引內地更多的生產要素,甚至全球更多的生產要素,包括人才、技術和資金。

隨著改革制度的推廣,中國的內陸城市也開始享受到政策紅利,深圳特區在制度層面上的優勢就減弱了。但是,基于前期的優勢,所形成發展積累的資本,又繼續引領城市的發展,集中體現在創新層面。如果說前期是制度創新,那么在后期深圳進行的是科技創新。

所以深圳發展的契機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跨越發展,持久發展”。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增長的中心,從而奠定了從農業化小鎮變成工業化城市中心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深圳繼續對于科技創新運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城市反哺農村階段已經開啟

NBD: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城市發展也經歷了巨大的變遷。能否梳理下中國城市演變發展的過程?

倪鵬飛:從城市的形態來看,中國城市發展的演變是非常清晰的,同時也是符合全球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第一個階段就是小城鎮的迅速發展和崛起,這一般是在工業化發展初期。農村地區的工業化發展帶動了當地小城鎮的興起,人口也逐漸向小城鎮聚集。這個時間大概是在1978~2002年。當時,我身邊的同事、朋友,都希望去城市找工作,拿到城市的戶口,人才開始向城市聚集。

第二階段是小城市向大城市邁進,或者說中小城市發展至大城市。具體時間是1992~2013年。小城鎮的發展是基于鄉村的工業化,鄉村工業化存在的基礎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短缺的時代結束了。企業向基礎設施服務較好的大城市聚集,北漂、滬飄的概念出現,人民不再滿足于安逸的小城市生活。

第三個階段則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帶的概念出現。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是交叉進行的,在2002年時已經出現,2013年之后愈發明顯。在這一階段,原本孤立的城市開始變得越來越近,聯動性越來越強,而一線大城市的城市病開始凸顯,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NBD:未來,城市發展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的?需要補齊哪些短板?

倪鵬飛:剛才我所說的三個階段,第三個階段還在進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我認為接下來還會有下一個階段,就是城鄉一體,城市反哺農村。這一階段在一些東部城市其實已經開啟。比如深圳、蘇州、杭州等,這些城市下屬的鄉鎮,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公共資源已經開始配套。所謂城鄉一體化,并不是把鄉村建成城市,而是讓鄉鎮具備城市的基礎功能。

我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前,很少有人想到去一線城市發展,人們受土地、手工業的束縛比較深。改革開放以后,有了孔雀東南飛的說法,人口開始向南方城市和一線城市聚集。城市的功能和資源不斷豐富,城鄉差距拉大。而如今,大城市里的交通、醫療教育資源、養老等問題變得突出,部分城市反哺農村的進程加快,人們又愿意返回家鄉,去尋找那一份寧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倪鵬飛 改革開放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