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16:43:15
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成政府決策部門的共識。8月18日,國研智庫歷時兩年多完成的“基于區域消費金融發展中的誠信體系研究”項目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銀色大廳舉行結題座談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來自相關部委、研究機構的專家以及相關協會、案例企業代表,圍繞與消費金融有關的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討論。會議由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國研智庫董事長包月陽主持。
當前,國際環境出現重大變化,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此情境下,擴大內需成為我們穩增長的現實選擇,消費自然被寄予厚望。8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文件通知要求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其中把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放在重要位置。這是適應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是,要讓這一工作落到實處,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自2016年開始,國研智庫就成立了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牽頭,會同住建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等相關部委、機構的專家及行業代表組成課題組,針對我國消費金融發展中的誠信體系建設問題,深入南京、蘇州、鎮江、珠海、深圳、呼和浩特、錫林郭勒等地調研,同時對玖富集團進行了深度的案例研究,并形成課題報告。結題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對研究報告作出了肯定性評價,“認為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非常契合當前形勢需要”,同時對報告的完善提出諸多有益建議。
隆國強在講話中說,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建立和完善信用體系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就是認為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方面比計劃經濟更有效率。但是,要想真正讓這種高效展現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信用體系建設。如果信用體系不完善,不守信用現象非常普遍,那么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將受到影響,其高效配置資源的優勢未必可以發揮出來。而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實踐表明,我們還存在很多信用不完善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失信情況比較普遍,整個社會都在為之付出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信用也是一種生產力,改善了信用,經濟、社會就會更有效率。
隆國強還表示,完善消費信用體系也是我們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激發新動能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們靠投資、出口來驅動經濟,而消費潛力沒有發揮出來。從人的生命周期看,年輕時消費需求特別旺盛但受制于收入不高;而到中晚年收入高了,但消費欲望在下降。如何把消費潛力發揮出來,使之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大些?這就需要拓展消費金融服務,而其基礎就是信用。這些年,消費金融服務發展很快,但也出了很多問題,比如校園貸,網絡P2P等領域不斷暴露出問題,其背后就是信用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因此,基于消費金融的信用體系建設具有全局意義。
在14位與會專家發言后,包月陽進行了會議總結,并梳理出幾點重要共識和中肯建議。
第一,作為新型金融模式,消費金融日益成為各大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搶灘的領域,但其發展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受到誠信體系建設中諸多問題的制約,比如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市場影響力弱、需求不足、行業缺乏規范、信用評級產品整體規模偏小、人才缺乏、市場發育程度低等。同時,消費金融發展中誠信體系建設也存在地域差異。
第二,不光是消費金融領域,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總體滯后,我們都在為之付出成本。因此,信用體系建設也是生產力。
第三,守信問題既靠文化也靠法律來約束,但大多數人的守信問題還是要靠市場信用體系的完善來解決,正所謂“壞的制度可以讓好人變壞,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變好”。
第四,各地在誠信體系建設上卓有成效,但重視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我們發現,政府越重視的地方,消費金融越活躍。各地的信貸需求都很旺盛,消費信貸和民間借貸此消彼漲。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促進消費金融發展。
第五,信用體系和誠信體系具有不同的內涵,我們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金融機構是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強化自律是重大問題,其向不具備條件的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的行為需要得到更多的約束和監管。
第六,信息問題是信用體系的核心。我們不僅要解決信息如何獲得、如何做到使信息對稱和信息完全的問題,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妥善保護消費者的隱私。對此,政府和市場主體都要發揮作用。
第七,信用市場要保持開放,以促進所有市場機構共同發展。當然,在放寬國際機構來華開展業務的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管。要強化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對守信者鼓勵,對失信者懲戒。
第八,誠信體系建設,人才問題最突出,要加強對策研究,政府政策需要及時給予回應。
第九,玖富集團從2014年開始布局消費金融,通過完善的征信機制、獨立的資金托管方式,為消費金融的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國研智庫完成的這份報告對我國消費金融發展中的誠信體系建設也提出幾點建議: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機制和行業自律機制;加強法治建設,改善信用秩序,懲戒失信行為;強化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建立全社會的征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規范市場信息傳遞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培育信用中介機構的建立,等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