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7 17:15:18
每經記者 終南坤 每經編輯 劉琳
這是近期和朋友談及生孩子時,聽到最多的一個段子。
面對這個話題,幾位而立之年朋友一陣尬笑,不約而同地點起煙,沉默不語......
時代變化之快,讓人猝不及防。
少生孩子早致富,是國家交給父母一代的任務;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再多生一個?”,也許將成為居委會大媽滿帶笑容的親切問候。
7月,陜西省統計局發布《2017年陜西人口報告》,“未雨綢繆,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出臺鼓勵生育措施”已成為報告中的明確建議。
表達雖然含蓄,但陜西已成為繼吉林之后,全國第二個釋放“全面放開生育”信號的省份。
作為目前生育主力軍的80、90后們,你們準備生幾個?
人口問題比想象中嚴重
人口問題是復雜的。
在二孩政策頒布前夕,依舊有不少人口學家旗幟鮮明的反對,擔心隨之而來的人口增長失控。但時間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失敗。
人口問題又是如此清晰。
二孩全面開放之后,全國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到1786萬人,次年就又掉頭向下,僅1723萬。
事實上,陜西的問題比全國更為嚴重。
自2015年,陜西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然一直在上升,但2017年也僅僅達到4.87‰,依舊低于全國5.32‰的水平。
同時,陜西的老齡化問題,要比全國的大多數省份嚴峻的多。
截至2017年底,陜西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6.8%,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7位。排在陜西前面的,要么是京津等發達地區,要么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東北三省。
▲2000年以來陜西勞動年齡人口撫養老年人口情況
同時,陜西全省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減少,養老負擔逐年加重。每供養一個60歲以上老人,陜西2000年為6.6人,2010年為5.6人,2017年僅為4.1人。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國現有的養老保險體系,是用當下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贍養現在的老人。照此趨勢下去,當70后、80后乃至90后進入老年階段,還有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完成社會養老重任?
人少,提升生產效率是另一個途徑。但陜西人均生產總值低于全國水平,位居12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居20位。
未富先老——陜西將比全國大多數省份面臨的問題更突出,挑戰更大。
此外,據統計,近6年來陜西婚姻登記人數逐年下降,適齡夫婦的生育意愿也逐年降低——人口增長后勁明顯不足。
而且,陜西人口數據還包含了“搶人”政策下新西安人的貢獻。隨著“人才新政”成為全國各大城市的標配,增長乏力的人口又該如何借力?
?
但是養娃確實不容易
在西安生個娃、養個娃有多不容易?
從出生到孩子上大學,自媒體計算出的豪華版是142.5萬元;樸素版是40多萬——其中,懷孕期間10000元左右;0-3歲37800元;3-6歲19800元;小學68000元;初高中25萬+;大學四年75000元。
顯然,很多數家庭的開支都超出了這一預算。如果再算上很多家庭因為二胎變成單職工之后收入減少——一首涼涼,在此響起。
生,并不是難事;養,才是問題。尤其是其后的教育。
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已經成為當下抬高養娃成本的最大因素之一。2018清北在陜西高中自主招生情況中,西安五大名校占據了全市的97%,全省的93%……
除了繼續為五大名校鼓掌——“不虧為五大名校”之外,高新一中2-3W每平的學區房,讓大多數人也只能望而興嘆。
當然,娃可富養,也可窮養。
但當下社會的競爭,已經被提前到胎教。非“985”“211”,會被攔在多少企業門外。然后,難道要讓孩子繼續掏空連你在內的8個錢包準備自己的婚房?
造成80、90后生育欲望不佳的另一大原因是人生理念的變遷。
多子多福不需計生辦批判,就已被年輕一代掃入了故紙堆。養娃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才是很多年輕人在“為人父母”這一門檻前逡巡的主要原因。
大量花銷帶來其它開支劇烈縮減。奶娃,陪娃,帶孩子做手工,輔導家庭作業……這條路似乎沒有盡頭。
“至少做父母,還是你們那個年代舒服”。再遇到父母提到自己艱辛的過去,感嘆“你們是最幸福的一代”時,你大可如此回應了。
一個生完二胎剛一年的朋友,經濟依舊非常寬松,但提及是否繼續,他斷然否決,因為陪伴。現在的工作節奏,他認為自己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已經相當有限,無法再負責任的養育第三個生命。
那么,全面放開生育最終的效果,是否也會像全面二孩政策一樣呢?
?
人口問題,出路在哪里?
如今,鼓勵生育,最急切的是專家學者和媒體。政府層面相應的措施還非常有限。
在最基本的社會福利制度方面,女職工產假目前有這么幾個標準:128天、148天或158天、180天-208天,以及西藏最高的365天四擋。陜西為158天。
在此之外,陜西對于鼓勵生育方面的政策就僅有:增加婦幼保健供給,加大兒科醫生培養力度;建立0-3歲兒童托幼機構設立條件和監管政策,加快幼兒園建設。
這其中,著手建立0-3歲兒童托幼體系是盡量保持雙職工家庭不因生育而待業。
與之相對應,重慶、新疆以及湖北部分縣市,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產假以及生育補助的措施,但最高補助也不過僅1萬元。顯然,陜西就算照搬也難以解決生育難題。
即便陜西增加在生育、教育領域的投入,以目前的經濟能力,通過地方政策來解決生育難題也非常困難。
對此,人口學家梁建章建議政府加大生育及教育投入,提升補助的同時,完善各項社會服務制度。
他認為,全國經濟形勢持續吃緊的當下,中央政府可以在生育、教育等領域投入4萬億,同時由地方配套4萬億,降低國民生育成本,進而解放居民消費能力,提升經濟活力。
但從最新財政部的措施來看,新一輪的“萬億”投資,依舊被放在了投資回報率已經非常低的“鐵公基”。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陜西連續六年沒有完成人口計劃生育工作。1990年陜西召開了一次各地、市黨政一把手參加的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為計生誓師。
三年后,這次會議的效果開始見效,此后陜西省人口增長一直保持著低于全國的速度。到1995年時,陜西已有了一支富有戰斗力的“計生鐵軍”。
而短短30年之后,政策就需要180°大轉向了。
但顯然,這次陜西的人口問題,不可能再靠一支“鐵軍”解決。
全國也不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