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6 21:59:27
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目前全國養老金累計結余較多,可以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在社保征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征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社會預期向好。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國家層面再一次釋放降低社保費率為企業減負信號。而這距離上次相關政策出臺還不到5個月。
9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強調,目前全國養老金累計結余較多,可以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在社保征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征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社會預期向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也是繼今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文要求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之后,國家再次提出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的要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繼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文件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19%的省(區、市),以及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9%的省(區、市),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高于9個月的,可階段性執行19%的單位繳費比例至2019年4月30日。延長階段性降低費率的還包括失業保險。同時,工傷保險基金根據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下調。
此前4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社部副部長游鈞表示,從2015年以來,我國已先后降低或者階段性降低了社會保險費率4次,總體的社保費率從41%降到37.25%,總體降幅接近10%。游鈞表示,“我們算了一下累計減少企業成本約3150億元。”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永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最近一段時間,為企業減負的呼聲比較高,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感覺負擔非常重。
孫永勇認為,國家密集提出降低社保費率的政策要求與最近社保征繳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在社保征繳方面,最早是人社部門在管理,也有一部分是稅務部門在管理,改革后要全部交由稅務部門征繳管理。
孫永勇介紹,原來很多地方社保繳費基數是打折扣的,沒有做實,實際繳費基數平均只有合規繳費基數的大約2/3。而改由稅務部門征繳后,會更加嚴格,一些企業可能感覺負擔會加重。
在我國五項社會保險里面,養老保險無論是覆蓋面、繳費比例還是累計結余規模都是絕對占大頭,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分別是:企業繳納職工工資收入的19%,個人繳納工資收入的8%。社保降費的空間有多大,關鍵是看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尤其是企業職工養老金的運行情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即撫養比逐年下降。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由2014年2.97:1降至2015年的2.87:1,2016年達到2.75:1。其中,有9個省份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跌破了2:1。
與之相對應的是,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面臨著巨大的收不抵支壓力。今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預測,2018~2022年,廣東、北京等東部高積累省份基金規模繼續升高,東北、西北部分省份結余耗盡風險加大,收不抵支省份數量將維持在13個到14個。
即便如此,總體上,我國養老金總體仍處于平穩發展之中,養老金整體結余仍在逐年增加。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7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征繳收入的增幅達到17%,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基金總收入達到了3.3萬億元,支出是2.85萬億元,當期結余近4400億元;累計結余達到4.14萬億元,可支付月數為17.4個月。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文件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首先以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軌時期因企業職工享受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為基本目標,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今后,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可持續發展要求,若需進一步劃轉,再作研究。
此外,養老金投資運營也在加快推進。截至今年7月,全國已經有14個省(區、市)與社會保險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托投資合同,其中3716.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孫永勇認為,從短期來看,養老金的結余比較多;長期來看,隨著包括國有資本劃撥、養老金投資運營等政策陸續實施,養老金繳費比例還是有一定下降空間的。即便不考慮其他因素,只是把繳費基數從當前的2/3做到完全做實,也會有不少的下調費率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