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9 19:37:02
在9月8日舉行的萬科拉薩媒體溝通會上,郁亮表示,萬科組織架構重建基本完成。但萬科特別焦慮,在于如何找到新的發展渠道、新的路徑等。同時,萬科還面對養老、租賃、教育等業務出現的“倫理抉擇”。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魏文藝
9月8日下午,一身黑色運動裝的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出現在萬科拉薩媒體溝通會上,全程輕松地同參會記者們進行了溝通。而此前的萬科2018半年度業績發布會,按照慣例,他選擇了缺席。
當日一早,郁亮圍繞著大約1.3公里的布達拉宮外墻順時針跑了6圈。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中,郁亮的兩位專業陪跑人員甚至都沒能堅持下來陪他跑完全程。
“今天我們特別焦慮。”在媒體溝通會上郁亮說,“我們焦慮在于如何找到新的發展渠道、新的路徑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萬科還面對養老、租賃、教育等業務出現的“倫理抉擇”。
郁亮在萬科拉薩媒體溝通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佳飛攝于拉薩
萬科對房地產市場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
早在8月20日晚間,萬科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就顯示,上半年萬科實現銷售金額3046.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24.9%。
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上,面對上半年的成績單,郁亮表示,“今天我們特別焦慮。”
“房企容易賺錢的時代過去了,我們還是蠻苦,到高原還要跑步,還要往更高山登??v然登上珠峰也并不是終點,還有死亡率更高的山峰,還可以挑戰非傳統路線,前路永無止境。”
“書本能告訴我們的只是過去的經驗,未來怎么做需要去創新。但創新的內容是憑什么都想象不出來的。就像十多年前想象互聯網一樣無法想象。”
“我們焦慮在于如何找到新的發展渠道、新的路徑等,目前看來都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以借用,都要自己創造出來,這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郁亮的這些話,道出了其在今天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增長放緩下的真實心境。
面對改變了的市場環境,想要繼續生存,最直接有效的恐怕是改變自己。
此前一天的9月7日,有媒體報道了萬科總部的組織構架調整,撤銷萬科總部全部部門設置,另成立事業發展中心、管理中心、支持中心三大中心。新成立的三大中心都設置了合伙人,共分四個層級。
面對記者的求證,郁亮笑著說,“不是媒體發布的,是萬科發布的,誰發布的要搞清楚。”他表示,萬科組織架構重建基本完成。
現場,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劉肖介紹了北方區域的事業合伙人改革,具體結果是將公司業務分作各個任務項,把每項任務看成兩層,將組織架構從五層變成了兩層。
“變革本身是摸索的過程。”郁亮表示,“萬科發布了事業合伙人綱領0.998版本。為什么不是1.0版本?我想表示事業合伙人綱領制定永遠在路上。其實我們過去六年以來,從戰略檢討開始到機制建設,再到文化建立、合伙組織的建立、更新改造,再到合伙人,這五個方面我們在不斷‘五位一體’變革,在不斷推進之中。”
“我們把部門撤掉成立三大中心,信息共享之后就不會有那么隔閡。”談及三大中心,郁亮表示。
“總部的組織架構還將進行第二步深化??偛客瓿蛇€有下一輪事業部和一線,會不斷地建設下去。我們理論上的總結也會不斷提高,會推出0.999版本出來,我們會一直不斷做下去,來回推敲著往前走。”郁亮對改革仍然保持著謙遜和敬畏的態度。
未來不可預計,摸著石頭的過河難免會有試錯成本。劉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有成本,我覺得也是萬科愿意給大家交的學費,這個代價也值得。”
郁亮不止一次談到,現在萬科的定位是“城鄉建設和城市運營服務商”。
這句話能夠表明,萬科希望追求的是除房地產外的多元化價值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之前曾報道,深圳萬科的全稱將從“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其意并非是“去地產化”,而是擴大經營范圍。但從2018半年報來看,萬科的多元化不是特別明顯,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占總營收比例達到96%。
同時,萬科的拿地速度也在加快。上半年萬科獲取新項目117個,總規劃建筑面積2049.1萬平方米,按萬科權益計算的規劃建筑面積1143.9萬平方米,權益地價總額約578.2億元。而2017年上半年,萬科同類數據分別為79個、1559.8萬平方米,983.8萬平方米,以及537.9億元。
郁亮說,“以規模和發展速度來衡量房企已經不再合適,但是新的衡量標準現在還沒有形成。”
這句話很容易讓人理解成為:在新的衡量標準形成前,萬科依舊選擇規模和發展速度。
2018半年報中,萬科將租賃住宅確認為核心業務,這是繼房地產開發和物業服務之后萬科確立的第三項核心業務。截至6月30日,萬科長租公寓業務已覆蓋30個主要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6萬間,累計開業超過4萬間。
郁亮表示,“租賃同養老一樣,目前是一個倫理選擇。”
他繼續解釋道,“對養老我很焦慮,他面臨的問題很多,不只是經營問題,還有倫理問題,比如老人問題出現后的責任問題。租賃和養老都只有微薄的利潤,對于企業來講,避之大吉是現在最好選擇。但這都是社會所需要的業務,作為有點理想、有點情懷的公司而言,我們還是希望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探討一下。”
事實上,如今一身輕衣的郁亮,面對的規模與利潤、速度與質量、土地與資金、固守與發展的倫理決擇,絕不止是養老和租賃這么簡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