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1 10:26:07
中國經歷了40年的物資經濟積累和發展,現在已進入精神消費的時代,藝術品是文化消費的金字塔尖,逐步增長的藝術品消費已經成為高凈值人群的財富配置剛需,這也使藝術品金融成為當下備受矚目的風口市場。
每經記者 祝裕 每經編輯 凌建平
美好的生活與文化藝術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文化藝術的影子。隨著國民生活物質條件的轉好,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藝術品消費逐步成為了消費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巨大。
據了解,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4.6%,比上年提升了4.9個百分點,消費動力還在不斷增強。2018年,《上海文創50條》提出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文創產業增加值將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以上。
透過藝術品消費逐步增長的表面,我們看到背后是因為其給人們帶來榮耀感,具有傳承與教育的功能,可以避稅并且具有保值大于增值的功能,從另一角度講,這已經成為高凈值人群的財富配置剛需特征,這也使藝術品金融成為當下備受矚目的風口市場。
9月8日,由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主辦的AIAF大師講堂,來自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創始人范勇、上海社科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創意產業委員會副主席、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特聘教授馬健為大家分享了在“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指引下,藝術品金融、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實踐與探索,共同交流經驗和分享成果,展望上海城市文化的未來。
范勇說,中國經歷了40年的物資經濟積累和發展,現在已進入精神消費的時代,藝術品是文化消費的金字塔尖,也是一個風向標。在中國,藝術品長期以來都作為表外資產,如何盤活這個表外資產是值得探討的話題,這與國家戰略、新的經濟,與每個人的生活和財富管理都有密切的關系。
目前各種藝術形式都在尋找各自的升華空間,許多生活的領域都給人們帶來了欣賞的愉悅,比如公共空間的藝術,商業空間藝術等。同時,數字科技與藝術的交集也越來越多,如凡高的數碼作品展就是數字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而這些都需要靠金融的支持,沒有金融就無法進行各要素有效的配置。
范勇還談到,精神消費時代的藝術金融服務業創新大有可為,這其中包含藝術投資銀行、藝術資產保險、藝術商業咨詢、藝術資產管理、藝術市場研究等諸多現有和潛在業務和研究方向。
花建則暢談了建設全球文創產業中心----“上海文創50條”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帶來的新機遇。花建說,上海城市雖然面臨著老齡化,但同時也有新生代的崛起,從而帶來了新的消費理念和市場,在快速發展新經濟體中新的消費群體的產生。全球文化產業的規模已達到2.25億。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國際項目匯聚到上海,比如電影《她》就在上海取景拍攝,導演也正是看中了上海的未來感、前瞻性、挑戰性和城市的多元包容。
不過,花建也指出,目前相較之下,上海還存在弱點和缺陷,比如制度體制舊有的束縛,過于因循守舊,開發度不夠活躍,從業人才的缺乏,還需要創新文化DNA。黨的十九大不但肯定了發展自貿區的戰略,也進一步提出了建設自由港的遠大目標。上海要把握這些重要機遇,來探索適應未來發展的模式。
剛剛出版了《藝術品金融——實踐與探索》一書的馬健從學理層面系統分析了藝術金融學的理論基礎和框架,從單純的感性層面上升理性分析層面。馬健說,實際上,藝術和金融對接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早期的藝術贊助,到藝術典當質押,和當今的眾籌融資。雖然藝術金融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都是資金的融通。
目前市場上已有30-50萬億表外藝術資產,它的貨幣化趨勢日益緊迫。據估計,800萬金融從業人員中有5%需要轉型。范勇指出,這迎合了藝術品金融這一細分領域對人才的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