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經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經濟 > 正文

多方探尋民企高質量發展路徑:創新破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質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0 20:45:07

一位與會企業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民營經濟總體上運行良好,但在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部分民企也出現經營不善和融資困難,尤其是小微企業在貸款規模、審批效率和抵押擔保方面存在問題。要實現民企的高質量發展,解決融資難也是刻不容緩的關鍵之一。

每經記者 靳水平    每經編輯 宋思艱    

Upload_1537451354786.thumb_head

9月20日~24日,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在成都舉行。作為本屆西博會配套活動之一,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國際合作峰會于今日(9月20日)下午舉行,此次會議由全國工商聯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趙昌文,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等專家與企業家紛紛就民企高質量發展相關話題建言獻策。

走科技創新之路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達2726.3萬家,個體工商戶6579.3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占比超過50%;GDP、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吸納城鎮就業超過了80%;對新增就業貢獻的占比超過90%。

民營經濟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民營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趙昌文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基本前提是科學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從宏觀上看,高質量發展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不存在重大結構性失衡,正常的經濟循環流轉得以持續運行;二是產業技術前沿邊界能夠持續向前推進;三是資源在行業、地區之間的錯配帶來的效率損失盡可能低。趙昌文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配套政策。

作為國內民營銀行的代表,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重點談到金融機構如何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在他看來,民企應是金融機構重點服務對象,但由于種種原因,民企從正規金融體系獲得的融資占比很少,融資問題依然是其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應加快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加快探索破解民企融資難題的解決方案迫在眉睫”。洪崎稱。

在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奧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亮看來,要通過科技創新助跑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需要實打實的經濟投入,民營企業家要有這樣的認識。”

實際上,當前民營企業特別是部分民營制造業,面臨資金短缺、產能落后和市場萎縮等問題,只有用更有利的舉措,才能進一步釋放企業發展活力。國家倡導的“補短板”戰略,對于民營制造業來說更是轉型升級的契機。

就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國臺酒業總經理張春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必須從品質、品牌、創新驅動、文化等方面著手。他強調,高質量發展一定是基于高品質。“高質量發展,同時要依賴對品牌的打造,不把品牌做好的企業,很難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張春新還補充道,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創新是秉承傳統,不拘泥的系統創新,在傳統中走來、向現代走去,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創新。

張春新還以白酒行業的經驗舉例稱,要從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的傳統產業向以人為本、環境友好的新型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堅持創新。科技來引領,市場來導向,產業來保障,文化來助推。“有文化的企業容易形成信仰,只有信仰的企業才會有工匠精神,才能打造持續的投入。”

需解決融資難和人才緊缺

一位與會企業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民營經濟總體上運行良好,但在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部分民企也出現經營不善和融資困難,尤其是小微企業在貸款規模、審批效率和抵押擔保方面存在問題。要實現民企的高質量發展,解決融資難也是刻不容緩的關鍵之一。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據有關部門測算,單戶授信500萬以下的企業,融資成本至少要在10%左右。

會議中,也有與會專家表示,據統計,中國在大型民營企業85%以上依靠自有資金投資,中小民營企業潛在融資需求高達4.4萬億美元,有信貸需求的小微企業中,能獲得貸款的比例相對較少。

而為攻克民企融資難題,日前,央行行長易綱表示,支持地方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和企業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解決好本地區部分民企的融資困難問題。

來自甘肅的華利集團董事長李忠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民營企業不僅融資難,而且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民營企業不僅融資難,用才也荒,人才也難。”實現高質量發展,勢必要解決這些問題。

在李忠鑫看來,民營企業政策現在的態度是很鼓勵,支持力度也很大,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民企面臨的路也比較艱難。現在面臨轉型升級時期,因此有一個適應期。現在講科技轉型較多,但實際上科技轉型的根本不是在資金成本上,人才才是主要驅動力。

“尤其是西部地區頂尖人才還是比較短缺,所以我們在發展科技來進行創新,人才才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瓶頸。”李忠鑫表示。其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很多企業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資金瓶頸,但也要切實解決好人才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西部國際博覽會 西博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