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7 13:55:00
日前,重慶銀監局就三峽銀行變更股權及審查股東資格的請示作出批復,同意三峽銀行二股東佳寶控股將持有的三峽銀行約4.82億股股權轉給精工投資,持股比例9.941%不變。今年6月,精工投資辦理了將其持有的精工鋼構3億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三峽銀行錦江支行的證券質押登記手續,為精工控股及其子公司向三峽銀行申請的流動資金貸款等提供擔保。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實習編輯 廖丹
圖片來源:東方IC
日前,重慶銀監局就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銀行”)變更股權及審查股東資格的請示作出批復,同意三峽銀行二股東佳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寶控股”)將持有的三峽銀行約4.82億股股權轉給精工控股集團(浙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工投資”),持股比例9.941%不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股權轉讓實際上是一次關聯交易。工商信息顯示,受讓方精工投資持有轉讓方佳寶控股100%股權,為佳寶控股的控股股東。這也意味著,待股權變更完成后,精工投資對三峽銀行將由間接持股變為直接持股。
在收到來自三峽銀行的《關于變更股權及審查精工控股集團(浙江)投資有限公司股東資格的請示》后,重慶銀監局于9月14日作出批復,同意精工投資作為三峽銀行股東的股東資格,同意佳寶控股將持有的三峽銀行近4.82億股轉給精工投資,持股比例9.941%不變。
重慶銀監局表示,三峽銀行及相應股東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辦理股份變更登記手續。該行應持續完善公司治理,規范股權管理。
三峽銀行此前在年報中披露,截至2017年末,該行共擁有445戶股東,前十大股東中,除第一大股東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國際信托”)以及第六大股東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國資背景外,其余股東皆為民營企業。
而佳寶控股作為三峽銀行持股量最大的民營法人股東,不但以4.82億股、9.941%的持股比例居該行第二大股東之位,僅次于持股28.996%的第一大股東重慶國際信托,而且還是前十大股東中質押該行股份數量最多的股東。截至2017年末,在佳寶控股持有的三峽銀行股份中,有2.35億股處于質押狀態。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此次股權的受讓方精工投資是轉讓方佳寶控股的控股股東,持有佳寶控股100%股權。如此看來,這是一次全資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這也意味著,待股權變更完成后,精工投資對三峽銀行將由間接持股變為直接持股。
進一步看,在精工投資背后,是中國民營500強企業精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工控股”),后者持有精工投資100%股權。
精工控股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資產規模、銷售總額均超百億,涵蓋鋼結構建筑、房地產開發、高新纖維、金融投資等產業布局。
在金融投資領域中,“精工系”公司已多方布局。精工控股旗下的上市公司精工鋼構(600496)此前曾披露,截至2018年4月,精工投資除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佳寶控股持股三峽銀行外,還持有重慶三峽融資租賃有限責任公司20%股權。而精工控股則持有紹興市柯橋區富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6.67%股權。精工控股的股東精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紹興銀行12.32%股權;精工控股和精功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紹興市柯橋區信達擔保有限公司5.05%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就三峽銀行與精工投資來說,兩者之前存在一定的業務往來。精工鋼構(600496)披露,2018年6月13日,精工投資辦理了將其持有的精工鋼構3億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57%)質押給三峽銀行錦江支行的證券質押登記手續,質押期限1年。質押的原因是為精工控股及其子公司向三峽銀行申請的流動資金貸款等提供擔保。
資料顯示,三峽銀行是在原萬州商業銀行基礎上重組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城市商業銀行,重慶市市屬國有重點企業之一。2008年2月更名后,該行股本在數次資本公積轉增股份、配股、送紅股中不斷擴大。2017年實施送紅股后,該行的股份總數增至48.47億股,48.47億元的注冊資本比重組之初增長33.1倍。
作為重慶三家本土銀行中唯一還未上市的銀行,三峽銀行早已將上市工作提上日程。公開信息顯示,三峽銀行此前已與保薦機構簽訂了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并于2016年11月22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2017年底,三峽銀行還進入了重慶市2017年第二批擬上市重點培育企業名單。
三峽銀行官網消息稱,2018年9月18日,重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胡際權到三峽銀行調研時指出,要把實現銀行上市作為三峽銀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之一,加快推進上市工作。
而縱觀三峽銀行近年來的發展,其沖擊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底氣,無疑是來源于重組后的快速發展壯大。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網點已覆蓋全重慶市各區縣的三峽銀行資產總額達2023.61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238.00億元、各項貸款總額443.47億元、利潤總額23.51億元,分別比重組之初增長37倍、37倍、37倍、52倍,年均增幅分別達到49.88%、49.99%、49.99%和55.34%。
但若從2017當年情況來看,三峽銀行雖保持了資產規模的持續增長,但同時經營業績顯露出下滑跡象。具體來看,2016年該行完成營業收入42.66億元、實現凈利潤19.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11%、56.52%。而在2017年,該行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最終分別錄得39.19億元、18.12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8.14%、8.71%。
與此同時,三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2017年也有所升高。截至2017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6.16億元,較期初增加2.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40%,較期初上升了0.47個百分點。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三峽銀行2018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整體看,三峽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上升較快不良貸款率仍處于行業較好水平,但逾期貸款規模的快速上升使其信貸資產面臨繼續下行壓力,且逾期貸款中保證類貸款占比高,貸款回收情況有待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