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物流供應鏈

每經網首頁 > 物流供應鏈 > 正文

“雙11”前五家快遞巨頭相繼漲價 消費者“買買買”會受多大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7 20:51:06

在旺季到來之前,快遞企業上調快遞費用,有人認為這是快遞企業自發為調節業務高峰的“分流”措施;有人認為是成本壓力所致以及快遞公司為提高旺季的賺錢能力;但也有人認為,這意味著消費者網購狂歡需要多給快遞費了。

______2.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王星平 實習編輯 王麗娜

  一邊備戰“雙11”,幾大快遞巨頭一邊在“雙11”到來前一個月,相繼對快遞價格進行調整。

  就在這兩天,繼中通宣布進行快遞費用調整后,韻達、圓通等快遞巨頭也相繼跟進。9月26日,申通也宣布將于10月1日進行快遞費用調整,將對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件費每件上調0.5元。至此,“四通一達”漲價已成定局。正因如此,外界將此次漲價看成是一次行業行為。

  然而,截至目前,順豐方面并未對快遞費用進行調整。同時,也就在今日(27日),蘇寧方面表示,今年“雙11”,蘇寧快遞費用不漲一毛錢。

  眾所周知,每年一度的“雙11”,不只是電商巨頭與消費者的狂歡,對于快遞企業來說,無疑也是其每年的旺季。在旺季到來之前,快遞企業上調快遞費用,有人認為這是快遞企業自發為調節業務高峰的“分流”措施;有人認為是成本壓力所致以及快遞公司為提高旺季的賺錢能力;但也有人認為,這意味著消費者網購狂歡需要多給快遞費了。

  對此,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到,“通達系”大部分的業務都來自于電商業務,而電商業務往往是商家承擔運費,消費者是無需承擔運輸費用的,所以此次調整價格更多是對商家的影響,對消費者影響不是很明顯。

  有“隨大流”的也有逆流而行的

  自9月21日中通在其官網宣布從2018年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后,韻達、圓通、百世以及申通也都在這兩天相繼對快遞費用進行了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幾家宣布調高快遞價格的巨頭中,圓通、韻達和申通公布的調價幅度均為0.5元/件,中通和百世則尚未公布調價幅度。各大快遞公司公布的調價理由也頗為類似,多稱是受行業環境、人員、場地等成本上漲原因導致派送壓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五家快遞巨頭漲價主要是針對于到達上海地區快件派費。對于為何先調整全國發往上海的快遞費用,中通方面解釋,“為了保障上海地區快遞網點旺季、特別是進博會期間的服務保障能力,結合上海快遞市場用人、運輸和場地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性問題,本次先調整全國發往上海的快遞費用。”

  一時間接連多家巨頭都相繼上調價格,這也讓外界認為此次漲價是一波潮流。然而就在今天(9月27日),蘇寧物流常務副總裁姚凱通過微頭條發聲,承諾這個“雙11”,蘇寧快遞費用不漲一毛錢!

  這不是蘇寧首次站出來承諾不漲價。早在今年蘇寧易購418電器購物節發布會上,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就表示,物流基礎運費將保持5元,3年不漲價。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蘇寧的舉動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快遞單量主要來源于蘇寧易購本身,且其單量相對于“通達系”要小,所以即便是自己承擔也是可以通過其商品銷售利潤來補。

  截至目前,順豐方面還未對快遞費用進行調整。

  “雙11”前快遞費用還會上調?

  盡管此次中通方面沒有披露具體的漲價幅度,但該公司強調,快遞業有淡旺季的區分,快遞企業已經開始實踐更加符合市場規律的動態價格機制。

  事實上,近幾年,每年“雙11”前快遞企業都會對快遞費用進行一定的調整。早在2015年,包括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快遞等主要加盟制快遞公司,都曾下發內部通知,將派送費最低標準上調至2元/件。

  而在2017年“雙11”來臨前,中通曾在10月10日發布《關于調整快遞價格的告客戶書》宣布調整快遞價格,并解釋是“受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去年同期,韻達、圓通等也紛紛宣布,受人力、物料以及運營成本攀升等影響產生的經營壓力,對快件價格進行調整。

  之所以會選擇在國慶與“雙11”這一時間點漲價,申萬宏源發布分析認為,從往年旺季來看,需求集中釋放要求網點、分撥中心都需要加車加人,各項成本都要明顯高于淡季,快遞行業業績經常旺季不旺。旺季提價控量能夠提高Q4網點、總部的盈利能力。通過旺季上漲派費的手段,能夠幫助網點篩選優質客戶,并將旺季業務量控制在最經濟業務量區間,真正提高旺季時期網絡的賺錢能力。

  那么,過了“雙11”這一時間點,這一輪漲價是否會下調呢?中通方面表示,旺季之后的快遞價格,需要根據市場變化的具體情況來制定。

  事實上,快遞費用漲價這一話題近幾年一直都是快遞領域熱議的話題。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即便沒有淡旺季之分,快遞費用上漲也是當下的趨勢。在之前的采訪中,物流專家趙小敏多次向記者表明態度,受當下物流成本上升以及此前行業“價格戰”的損傷,快遞企業的利潤和營收都受到影響,快遞費用上漲是快遞行業的必然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價格調整在每年這個時候貌似是快遞行業中的一個慣例,但是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于此次快遞企業上調的“派費”并非是每年快遞企業主要上調的名目。“旺季中轉費、大貨的價格這些都還沒定,現在預期對雙十一的影響可能還有點早。”上述業內人士預測,可能每單至少還要漲0.5元。

  消費者的購物欲望是否會打折?

  在“雙11”這一特定時間點,快遞企業集體上調快遞費用,無疑讓消費者擔心,最后的成本都會出在自己身上。

  記者注意到,此次漲價主要集中在派費,即發件網點要支付給派件網點的費用,并不是消費者寄送快遞所支出的費用,至于是否漲價,主導權在網點手中。

  大多數人認為,即便快遞具體價格調整由各網點根據情況自己決定,最終結果肯定還是會由消費者買單。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派件網點可以根據自己區域的實際情況再來決定是否漲價,或許有部分網點寧愿消化掉這部分漲價費用,通過“薄利多銷”來確保市場不失。

  但這一觀點并不被上述業內人士所認同。“如果是小的快遞公司可能會這樣做,但是對于通達系企業來說,業務量足夠大,加上現在是幾家巨頭都一起漲價,這種自我消化的情況不大可能出現。”

  如此看來,快遞費用上漲,無疑對消費者來說不是件好事。但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對商家或者企業的影響會比消費者大。

  他認為,目前通達系的快遞包裹主要來自于電商業務,消費者網購過程中往往是包郵的,即便是在“雙11”期間也是如此,而這些快遞費用都是由商家來出,如果快遞費用漲價,商家的成本就要上升。

  除了上調價格,快遞企業別無他法?

  近幾年,隨著快遞包裹量的快速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快遞服務要求的提高,快遞企業在壓力加劇的同時,自身也在力求變革。

  而在當下“新物流”時代,企業逐漸意識到光是對價格進行調整是遠遠不夠的,而要通過技術做到降本增效。

  此前菜鳥云快倉事業部總經理孫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雙11”已進入第十年,靠早年堆資源、漲價、拼人力的方式已行不通,需要通過技術與創新的方式,用相對低的投入取得更好的結果,在大促下也能降本提效。

  記者了解到,為了使今年“雙11”能夠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9月26日,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德邦等中國六大快遞公司宣布共同加入“物流天眼”計劃,用視頻云監控系統提升全國快遞中轉和網點配送效率。

  據當前已試用該系統的德邦快遞介紹,接入這套系統之后,德邦快遞場站內流轉效率因此提高了15%。之后德邦快遞一年可以節省成本近千萬元。如果算上物流效率的提升以及貨損率的降低,一年可產生過億元的效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快遞 漲價 雙11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