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9 23:11:25
眼下距離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稱“進博會”)的正式開幕時間已不到一個月,上海市各部門都在加緊籌備中。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它是我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標志性工程,是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祝裕
首屆進博會逐漸從無到有,迅速從中國倡議發展為世界機遇。在進博會進入最后關鍵倒計時之際,《每日經濟新聞》就進博會對當前世界經濟的影響,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等問題專訪了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復旦大學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鄒磊。
NBD: 在貿易戰升溫的背景下,舉辦進口博覽會對中國的進一步意義?
鄒磊教授:進博會包括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三個部分,集展示、交易和論壇于一體,相當于世博會、廣交會、博鰲論壇的三合一,在世界貿易史上亦沒有先例可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方案。
在貿易戰升溫的背景下,以舉辦進博會為契機主動擴大進口,中國為支持貿易自由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了公共產品,體現了責任擔當。
NBD:舉辦進博會對在貿易戰陰影下的世界經濟有什么影響?
鄒磊教授:進博會的舉辦,可以說為貿易戰陰影下的世界經濟提供積極預期。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經歷快速轉型重組,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等思潮抬頭。貿易戰加劇了全球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焦慮和恐慌,使二戰以后形成發展起來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進口市場、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明確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市場的巨大紅利,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據商務部統計,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至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累計達20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3.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服務貿易進口額累計達3.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空間,已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仍有極其龐大的進口潛力有待挖掘,需求有待滿足。過去10年,我國年均進口額約7500億美元;未來5年,我國預計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未來15年,進口商品金額預計將達到24萬億美元。因此,中國以舉辦進博會為契機主動擴大進口,將為正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尤其是廣大發展中經濟體提供積極預期,并帶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機遇。
NBD:舉辦進博會,對當前經濟全球化創造了哪些機會?同時,其為促進全球普惠包容發展提供了怎樣的助力作用?
鄒磊教授:經濟全球化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果,也產生并加劇了發展赤字與南北鴻溝。當前,世界經濟總需求不足,復蘇乏力。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嚴重依賴初級產品出口,近年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使其獲利空間出現嚴重萎縮,一些國家出現了“出口萎縮—財政危機—貨幣貶值—社會動蕩—政治危機”的惡性連鎖反應。有的主要大國接連“退群”,有的多邊性經貿合作與治理框架面臨著被削弱乃至邊緣化的前景。
相應的,近年來中國接連向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帶一路”、亞投行、中歐班列等一系列旨在促進全球普惠包容發展的公共產品。進博會正是中國以擴大本國市場開放為切入點,主動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開放型貿易合作載體,為解決全球經濟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和公共產品。在這個平臺上,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有了更多展示本國發展成就和市場機遇的機會,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有了更多推介優質商品和服務的渠道,普通中國百姓也擁有了更多購買優質消費品的選擇。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統計,目前共有80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加國家展,其中發達國家21個,發展中國家50個,最不發達國家9個;來自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800多家企業(全部來自境外)確認參展,預計到會國內外采購商將超過15萬人。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不僅為參展的國家和企業提供幫助和支持,還向每個參會的最不發達國家免費提供了2個標準展位,用以展示服裝及日用消費品、食品及農產品、保健品等最富本國特色的優質產品以及當地豐富旅游資源和人文特色,并為其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供需對接會、洽談會、投資說明會等配套經貿活動。這將使最不發達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全球經貿合作和產業分工中,通過擴大出口提升自主發展能力,進而為順利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創造條件。
NBD:伴隨著國內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中國的進口需求迅速擴大,在全球進口貿易份額中所占比重也持續攀升。舉辦進博會,為各國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鄒磊教授:據世界銀行統計,2011年-2016年,中國進口貨物和服務總額占全球進口市場的份額由8.4%增至9.7%,提高1.3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發達經濟體的進口份額下降了0.4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許多進口商品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仍面臨不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推高了國內外價格差,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了近年來中國大陸游客在境外消費屢創新高。
舉辦進博會不是中國降低進口成本的開始,而是致力推動貿易便利化的集中體現。一方面,圍繞進博會,中方搭建了與之配套的線上與線下、綜合與專業相結合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積極推進覆蓋展前、展中、展后的供需對接,為各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服務,建立起和中國消費者之間便捷的綠色通道。另一方面,與進口博覽會同步,我國持續下調部分汽車、抗癌藥物、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在審批、通關、檢驗檢疫等多個進口環節進行制度創新,進一步減少流程、壓縮時間,持續降低制度性成本。僅2018年7月1日起實施的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涉及稅目多達1449個,是前4次日用消費品降稅稅目總數的7倍。對外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和商品而言,這些舉措有助于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知曉度和競爭力。對我國普通消費者來說,未來在家門口就能買遍全球,到貨時間將大大縮短,支付價格也將持續降低,國內外價差有望不斷縮小,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將得到更大程度地滿足。
NBD: 舉辦進博會對當前的國際經貿政策有什么直接影響?
鄒磊教授:當前,世界經濟已走到了一個充滿不確定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各國經貿和產業紐帶早已緊密聯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互格局。另一方面,新的發展動能尚未形成,地緣政治熱點此起彼伏,各國經貿貨幣政策分歧擴大,由某些國家挑起的貿易摩擦乃至貿易戰有升級趨勢。要對話還是要對抗,要共發展還是要貿易戰,要擴大開放還是要保護主義,這些都是各國決策者必須直面的重大抉擇。在此背景下,需要通過高規格的多邊性交流對話平臺,加強國際經貿領域的政策溝通與協調。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2017年達沃斯論壇和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先后向世界闡述了中方堅定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擴大對外開放的立場主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根據安排,在首屆進口博覽會期間,中國將和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等一道舉辦虹橋國際經貿論壇。虹橋國際經貿論壇相當于經貿領域的博鰲論壇或中國版達沃斯論壇,各方將圍繞國際經貿重大、熱點問題開展深度對話和探討,就國際經貿發展新趨勢、新變化、新動態展開思想碰撞,為新時期世界經濟發展大計貢獻智慧和方案。在這個平臺上,以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理念有望得到重申,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和主張也將有更多機會得到表達,各方也將從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進程中尋找到新機遇。
簡言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中國主動擴大市場開放的政策宣示和助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公共產品。它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唱,而是世界各國的大合唱。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進博會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與各方在“新時代,共享未來”的愿景與行動。
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復旦大學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鄒磊
鄒磊,現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外交、中國周邊安全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目前已獨立出版三部“一帶一路”學術專著,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一帶一路”研究課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