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A股持續下跌,PE退出的哀傷與對策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3 19:45:04

自A股在10月11日跌破前期低點2638點之后,不僅是機構、股民,就連押注上市獲利退出的PE也開始黯然傷神。一位主做Pre-IPO項目的PE投資總監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訴苦道,剛與投資人簽完延期退出協議,“估計又要陷入跟投資人的協商中了。”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A股跌破2638之后,曾經奔放的次新股出現大面積破發,與此同時,待轉板的新三板企業也紛紛暫停或終止IPO申請。交投困境下,圍繞產業資本助力企業發展及上市的投資邏輯也開始進入退燒后的反思之中。

創客被金主盯上,幸福之余也暗藏危機。資本的促使因商業模式同質化復制的企業多數遭遇顆粒無收之困境,而那些擁抱資方創投生態并虛心“拜師”的創業者似乎真的笑到了最后。

下跌之痛正向創投圈傳導

自A股在10月11日跌破前期低點2638點之后,不僅是機構、股民,就連押注上市獲利退出的PE也開始黯然傷神。一位主做Pre-IPO項目的PE投資總監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訴苦道,剛與投資人簽完延期退出協議,“估計又要陷入跟投資人的協商中了。”

市場冷清,留給LP的只有等待,然而,曾經BP中炫彩奪目的故事到底能否變身高回報,至少在目前看來依舊是個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進入2018年,不論主板或新三板,垂涎資本的企業不少,喝慶功酒的PE卻不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到10月12日,系統收錄的170家次新股中,有36家已“破發”,其中跌幅最大的是金創集團,自今年2月27日上市以來,區間跌幅已近58%,即便是跌幅最小的中曼石油也為0.57%。

在資本蓄勢待發的新三板,情況也不容客觀。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到10月12日,在擬提交上市申請的137家企業中,已有6家企業中止IPO申請,甚至已經有58家企業徹底終止審查,其中包括自愿放棄IPO申請。一位從事風投的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二級市場的持續下跌,已經帶給一級市場非常大的焦慮傳導,“即便上會也不一定能通過,上市了能有幾個漲停板也是未知數。”他告訴記者,企業上市心切,但投資機構追求穩妥的退出收益,有時候不得不協商出擬一份所謂的“調整上市計劃”材料,就暫停申請IPO進程,只求能趕在行情好的時候再上車。

然而現實很骨感,在大盤跌出歷史新低之后,已經進場的資本已在調低心理預期,而準備進場的資本也開始反思慣性投資下的得失。

創投界的熱嗅覺亟待調整為認清現實的冷思考。正如一位投資人士向記者坦言道,“雙創”開始時,很多投資機構經驗不足,為的只是把錢募來后盡快投出去,“這種唯KPI論的投資風氣注定使得創投泡沫日益增大,很多劣質項目注定告吹,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可見,早期資本的泡沫助推,已陸續在后市中被教訓。面對估值修復甚至是股市投資邏輯大洗牌的前夜,產業資本助力企業發展的思路與方法需換換腦子重裝上陣。

機構試水“垂直”投資

對投資機構而言,時下糾結最多的當屬“還能怎么投?”記者尋訪多為投資界人士,他們紛紛表示,對整個PE行業來講,對未來的信心是有的,關鍵是要調整當下的投資邏輯,提高命中率。

事實上,投資人的謹慎并非沒有道理,在資本逐利的驅使下,創投機構的錢理應想好未來變現的出路。然而實際情況是,創投資本從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的過渡中,想要嘗到甜頭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來自清科研究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外創投機構共新募集261只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基金,同比下降38.0%;而在退出方面,2018年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退出市場共發生271筆退出交易,同比下降64.8%。

募資難、退出更難。可見,當下投資生態結出的果實并不豐碩,反倒是折射出資本在未來退出路上的種種隱患。這也迫使投資機構開始有針對性地對投資領域施行精益化改良,一改往日的多行業“散彈法”投資,嘗試對特定領域精雕細刻。

深圳市賽格創業匯有限公司眾創空間總經理陳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園區內孵化的項目在對接資本扶持的時候,發現很多VC或PE開始對口找項目,一些在他們看來技術過硬的項目可能在部分手握重金的GP面前,就因為對項目不熟悉而索性被拒。“這在前幾年資本對風口項目簇擁而上不同,時下的資本更為謹慎。”

陳鍔反映的創投現狀在圈內定義為機構的“垂直”投資邏輯,就是只對看透的公司或行業進行投資,對不了解的行業“寧可錯過,不可做錯”。據他介紹,國內的賽馬資本、松禾資本等機構均已開始垂直投資探索。

究其原因,陳鍔的切身體會是“信息不對稱”,拉開了創客、投資人之間的信任鴻溝,釀成創投遺憾。他解釋道,賽格創業匯地處華強北,很多創客的項目都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當他們對自己的技術“無限看好”時,很可能曝出天價估值。“對很多經歷過失敗的投資機構來說,缺乏對技術的專業識別,教訓或已經在警醒他們不該再盲目下注。”因此,創客與投資人之間缺乏對等的溝通或議價條件,雙方沒有共識,致使一些好項目成了“燙手山芋”。

可見,在一級市場泡沫被風口迅速吹大的背景下,創投領域或需一種新的風潮來改變現狀。以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破題“抓手”或在于出現“最懂行業的投資人,以及最懂投資的行業人。”

垂直創投漸成創客“教練”

如果說資本高炒是盲目所致,那么創業公司難逃失敗命運也就有據可循,畢竟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拔苗助長式地籌資或解燃眉之急,卻沒辦法帶給企業實實在在的改變,至少在估值背后,沒有一雙實在的手推動企業發展、經營。

一位新媒體創客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他們在BP中寫明了核心訴求是推廣費用支持,但實際路演下來,投資方抱怨最多的就是沒有核心受眾,粉絲數量成了“硬傷”。“但在初創期,我們也很難吸粉,真心想讓他們幫我們做推廣的同時打造核心受眾體系,培育用戶忠誠。”可見,在投資人日趨謹慎的當下,創業者要想得到實際融資,光靠嘴是不行的,理應有駕馭技術和變現的實力,即便沒有,也需要具備資源整合的能力為企業賦能。

值得欣慰的是,在目前的垂直投資領域,很多機構在扎實理論的前提下,也已經朝著向特定產業鏈上下游進行調研和深度合作,成為GP中兼具投資、推廣、生產與經營的多面手。而這也逐漸成為很多創業者爭相“抱大腿”的機構,在他們看來,看重的并不僅僅是錢,而是這些機構背后的資源。

深圳一家專攻機器視覺項目的創業公司,就得到了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的垂青,在雙方的合作中,投資機構在天使輪就對其“輸血”,不僅如此,該機構還憑借其在國內富士康、OPPO及VIVO等廠商的合作關系,幫助該公司進行產品生產和推廣,使得公司在一年間迅速壯大,成員也從3個人升至40多位,且實現盈利。值得關注的是,這家知名創投本是專攻Pre-IPO項目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正是機構在視覺硬件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具有深厚的投研底蘊,才使得公司從一開始就被他們看上。

事實上,這也正在成為創業者夢寐以求的合作伙伴,前述新媒體創客坦言,光靠燒錢,企業或許只能跑到中間的成長階段,而要撐起千萬級別甚至上億估值的項目,就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

可見,時下投資機構向垂直領域縱深所拓展出來的產業鏈優勢,已經在吸引創業者從“等投資人”向“找投資人”過渡。垂直投資的邏輯也使得原先那種跟風式的投資逐漸向“教練式”投資過渡。國務院國資委商務發展中心廣東省辦主任周甸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教練式風投核心優勢就在于熟諳特定行業,有效降低風險的同時還可以打磨團隊。“很多中標企業的技術、模式和團隊本身就與投資機構的業務高度契合,因此投資人愿意為生態圈加碼,扶持企業發展,甚至助力其上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股跌破2638之后,曾經奔放的次新股出現大面積破發,與此同時,待轉板的新三板企業也紛紛暫停或終止IPO申請。交投困境下,圍繞產業資本助力企業發展及上市的投資邏輯也開始進入退燒后的反思之中。 創客被金主盯上,幸福之余也暗藏危機。資本的促使因商業模式同質化復制的企業多數遭遇顆粒無收之困境,而那些擁抱資方創投生態并虛心“拜師”的創業者似乎真的笑到了最后。 下跌之痛正向創投圈傳導 自A股在10月11日跌破前期低點2638點之后,不僅是機構、股民,就連押注上市獲利退出的PE也開始黯然傷神。一位主做Pre-IPO項目的PE投資總監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訴苦道,剛與投資人簽完延期退出協議,“估計又要陷入跟投資人的協商中了。” 市場冷清,留給LP的只有等待,然而,曾經BP中炫彩奪目的故事到底能否變身高回報,至少在目前看來依舊是個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進入2018年,不論主板或新三板,垂涎資本的企業不少,喝慶功酒的PE卻不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到10月12日,系統收錄的170家次新股中,有36家已“破發”,其中跌幅最大的是金創集團,自今年2月27日上市以來,區間跌幅已近58%,即便是跌幅最小的中曼石油也為0.57%。 在資本蓄勢待發的新三板,情況也不容客觀。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到10月12日,在擬提交上市申請的137家企業中,已有6家企業中止IPO申請,甚至已經有58家企業徹底終止審查,其中包括自愿放棄IPO申請。一位從事風投的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二級市場的持續下跌,已經帶給一級市場非常大的焦慮傳導,“即便上會也不一定能通過,上市了能有幾個漲停板也是未知數。”他告訴記者,企業上市心切,但投資機構追求穩妥的退出收益,有時候不得不協商出擬一份所謂的“調整上市計劃”材料,就暫停申請IPO進程,只求能趕在行情好的時候再上車。 然而現實很骨感,在大盤跌出歷史新低之后,已經進場的資本已在調低心理預期,而準備進場的資本也開始反思慣性投資下的得失。 創投界的熱嗅覺亟待調整為認清現實的冷思考。正如一位投資人士向記者坦言道,“雙創”開始時,很多投資機構經驗不足,為的只是把錢募來后盡快投出去,“這種唯KPI論的投資風氣注定使得創投泡沫日益增大,很多劣質項目注定告吹,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可見,早期資本的泡沫助推,已陸續在后市中被教訓。面對估值修復甚至是股市投資邏輯大洗牌的前夜,產業資本助力企業發展的思路與方法需換換腦子重裝上陣。 機構試水“垂直”投資 對投資機構而言,時下糾結最多的當屬“還能怎么投?”記者尋訪多為投資界人士,他們紛紛表示,對整個PE行業來講,對未來的信心是有的,關鍵是要調整當下的投資邏輯,提高命中率。 事實上,投資人的謹慎并非沒有道理,在資本逐利的驅使下,創投機構的錢理應想好未來變現的出路。然而實際情況是,創投資本從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的過渡中,想要嘗到甜頭似乎變得越來越難。 來自清科研究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外創投機構共新募集261只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基金,同比下降38.0%;而在退出方面,2018年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退出市場共發生271筆退出交易,同比下降64.8%。 募資難、退出更難。可見,當下投資生態結出的果實并不豐碩,反倒是折射出資本在未來退出路上的種種隱患。這也迫使投資機構開始有針對性地對投資領域施行精益化改良,一改往日的多行業“散彈法”投資,嘗試對特定領域精雕細刻。 深圳市賽格創業匯有限公司眾創空間總經理陳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園區內孵化的項目在對接資本扶持的時候,發現很多VC或PE開始對口找項目,一些在他們看來技術過硬的項目可能在部分手握重金的GP面前,就因為對項目不熟悉而索性被拒。“這在前幾年資本對風口項目簇擁而上不同,時下的資本更為謹慎。” 陳鍔反映的創投現狀在圈內定義為機構的“垂直”投資邏輯,就是只對看透的公司或行業進行投資,對不了解的行業“寧可錯過,不可做錯”。據他介紹,國內的賽馬資本、松禾資本等機構均已開始垂直投資探索。 究其原因,陳鍔的切身體會是“信息不對稱”,拉開了創客、投資人之間的信任鴻溝,釀成創投遺憾。他解釋道,賽格創業匯地處華強北,很多創客的項目都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當他們對自己的技術“無限看好”時,很可能曝出天價估值。“對很多經歷過失敗的投資機構來說,缺乏對技術的專業識別,教訓或已經在警醒他們不該再盲目下注。”因此,創客與投資人之間缺乏對等的溝通或議價條件,雙方沒有共識,致使一些好項目成了“燙手山芋”。 可見,在一級市場泡沫被風口迅速吹大的背景下,創投領域或需一種新的風潮來改變現狀。以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破題“抓手”或在于出現“最懂行業的投資人,以及最懂投資的行業人。” 垂直創投漸成創客“教練” 如果說資本高炒是盲目所致,那么創業公司難逃失敗命運也就有據可循,畢竟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拔苗助長式地籌資或解燃眉之急,卻沒辦法帶給企業實實在在的改變,至少在估值背后,沒有一雙實在的手推動企業發展、經營。 一位新媒體創客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他們在BP中寫明了核心訴求是推廣費用支持,但實際路演下來,投資方抱怨最多的就是沒有核心受眾,粉絲數量成了“硬傷”。“但在初創期,我們也很難吸粉,真心想讓他們幫我們做推廣的同時打造核心受眾體系,培育用戶忠誠。”可見,在投資人日趨謹慎的當下,創業者要想得到實際融資,光靠嘴是不行的,理應有駕馭技術和變現的實力,即便沒有,也需要具備資源整合的能力為企業賦能。 值得欣慰的是,在目前的垂直投資領域,很多機構在扎實理論的前提下,也已經朝著向特定產業鏈上下游進行調研和深度合作,成為GP中兼具投資、推廣、生產與經營的多面手。而這也逐漸成為很多創業者爭相“抱大腿”的機構,在他們看來,看重的并不僅僅是錢,而是這些機構背后的資源。 深圳一家專攻機器視覺項目的創業公司,就得到了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的垂青,在雙方的合作中,投資機構在天使輪就對其“輸血”,不僅如此,該機構還憑借其在國內富士康、OPPO及VIVO等廠商的合作關系,幫助該公司進行產品生產和推廣,使得公司在一年間迅速壯大,成員也從3個人升至40多位,且實現盈利。值得關注的是,這家知名創投本是專攻Pre-IPO項目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正是機構在視覺硬件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具有深厚的投研底蘊,才使得公司從一開始就被他們看上。 事實上,這也正在成為創業者夢寐以求的合作伙伴,前述新媒體創客坦言,光靠燒錢,企業或許只能跑到中間的成長階段,而要撐起千萬級別甚至上億估值的項目,就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 可見,時下投資機構向垂直領域縱深所拓展出來的產業鏈優勢,已經在吸引創業者從“等投資人”向“找投資人”過渡。垂直投資的邏輯也使得原先那種跟風式的投資逐漸向“教練式”投資過渡。國務院國資委商務發展中心廣東省辦主任周甸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教練式風投核心優勢就在于熟諳特定行業,有效降低風險的同時還可以打磨團隊。“很多中標企業的技術、模式和團隊本身就與投資機構的業務高度契合,因此投資人愿意為生態圈加碼,扶持企業發展,甚至助力其上市。”
A股 創投界 垂直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