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7 00:28:41
10月17日是第五個國家扶貧日。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素有“中國芒果之鄉”稱號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地處南國僻地,至今仍是貧困縣。自今年5月起,田東縣被納入了碧桂園全國14縣結對幫扶縣之一。
每經記者 夏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西百色田陽縣貧困戶家中實地采訪
大國攻堅,精準扶貧。
10月17日是第五個國家扶貧日。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素有“中國芒果之鄉”稱號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地處南國僻地,至今仍是貧困縣。自今年5月起,田東縣被納入了碧桂園全國14縣結對幫扶縣之一。
隨后,碧桂園廣西區域于5月31日正式成立碧桂園田東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指揮部,在廣東省扶貧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及田東當地縣委、縣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結合田東縣當地優勢,碧桂園以智力幫扶、技能提升為主,促進田東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探索“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田東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船至中流,奮楫者先。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身體力行者,碧桂園集團及楊國強、楊惠妍父女積極投身扶貧公益事業20余載。到了2018年起,碧桂園更是將扶貧上升到主業的高度,確立地產是扶貧基石、扶貧優于地產的“雙主業”發展模式,組建數百人的專職扶貧隊伍,結對幫扶全國9省14縣,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為主導,探索出了一條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道路。
為進一步探究碧桂園之精準扶貧“造血”創新模式背后的扶貧經驗,及其對扶貧工作的模式創新,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程奔赴廣西百色市的田東、田陽兩貧困縣,深入兩縣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及政府扶貧辦的實地走訪,通過對上述兩縣具體實施的扶貧“造血機制”、項目效果、及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力等具體情況展開采訪調研,試圖探究碧桂園扶貧創新模式背后的一套邏輯章法及其與公司治理實質的內生關系。
10月11日,雨后的田東縣郊一片碧綠清新。一大早,記者來到田東縣祥周鎮布兵村,剛進村便被村口碧桂園苗木花卉基地里兩架大型吊機正在作業的場景所吸引,吊機正在移種基地里的“狐尾椰”苗木,約摸有10來個工人在田里除草、翻土,這些工人中有不少是在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村民。
“能來這里上班很好!離家近,有事做,有錢拿!”36歲的步兵村貧困戶黃秋精是村苗木基地上的一個小組負責人,她高興地告訴記者,來苗木這里工作每天能有八十塊錢的收入,對于能夠有這樣一個就近勞動賺錢的機會,她顯然很高興,因為,這主要是可以照顧到家中生病的丈夫。記者了解到,黃秋精的丈夫常年重病臥床,失去勞動力,家中兩個孩子的教育上學及家庭生活開支全落在這個黃秋精身上。
“現在每天我天不亮就在這邊等著,希望能夠早點過來工作。”黃秋精對記者說。
廣西山多村偏,田東縣的許多貧困村更是被南北群山大石山區環繞著,這個流淌著紅色血液的祖國南部邊陲的田東縣,第一感覺讓人覺得是民風淳樸,生態優美。然而,過去傳統的扶貧主要從經濟、物質方面進行幫扶,而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還需要精神文化層面的幫扶。
“只有真實了解貧困戶的需求,破除他自卑思想,增強自信意識,才能讓碧桂園更好地配合好當地黨委政府做好扶貧工作,在才能制定出更完美精準的精準扶貧方案。”碧桂園廣西區域扶貧負責人毛雁如是告訴記者。
扶貧先扶志,消除“等靠要”,只有率先實現思想上的脫貧,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為此,碧桂園在14個幫扶縣組織區域黨支部與貧困地區基層黨支部,成立了“一線扶貧黨支部”,并且陸續開展黨建共建組織生活,面向因殘、因病、因學等不同群體開展義診下鄉、認捐助學、文藝演出等黨群關愛活動。
“碧桂園集團黨委統一指揮是為了實現‘扶貧先扶志’,黨建引領是為了消除等靠要,引領貧困人口正確認識脫貧奔康政策。”毛雁如是強調。
“黨建扶貧是精準脫貧攻堅戰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于提升村民的精神風貌,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具有深遠意義。今年是我們田東縣決勝脫貧摘帽之年,在這個重要時期我們通過和碧桂園結對黨建共建,從而在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融入黨建元素,從人和思想入手通過觀念的轉變,帶動建檔立卡戶開展脫貧工作。思想的轉變與提升也是脫貧不返貧的關鍵之一。”田東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國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感謝碧桂園集團對田東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他高度評價碧桂園的社會責任感、扶貧工作的效率與力度,以及對老區群眾的深切關懷和厚愛。
張國棟告訴記者,政企通過加強合作,雙方在黨建促進扶貧、基層組織建設、業務學習交流等多個方面加強合作溝通,以黨建工作為紐帶,深化政企合作,加強黨建工作互促互進,構建起新時代的黨建扶貧新格局。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13日,碧桂園田東縣精準扶貧指揮部黨支部正式掛牌成立,廣西區域辦公室總經理吳曉群擔任區域扶貧統籌,扶貧負責人毛雁負責扶貧項目管理及推進落實工作。此后的6月,分別與興國縣、田東縣等地聯手黨建共建。在碧桂園的廣西扶貧計劃中,在今年10月將與田東縣53個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子,一對一結對幫扶。對此,碧桂園方面派駐專職扶貧干部負責項目管理及推進落實,發揮黨組織超強的動員能力,增強當地內生脫貧動力。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李靜說,碧桂園在大力推動黨建扶貧,一方面解決思想致貧人群的問題,另一方面將推動革命老區煥發活力。
積極創新“黨建+扶貧”模式,發揮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的核心領導作用,激發貧困村黨支部活力,從人和思想入手,讓黨的旗幟、“紅色基因”引領鄉村振興。未來,在碧桂園集團黨委的統一指揮下,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就業培訓為主要措施,結合現代農業,探索一條“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道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記者注意到,除了“扶貧先扶志”外,“造血式”產業扶貧一直是碧桂園踐行精準扶貧的主要特色。
2010年,碧桂園選定廣東省英德市樹山村作為“綠色產業扶貧”的第一個點,幫助當地發展苗木產業,8年過去,如今樹山村產出超2300萬元,農戶戶均增收達7萬元。
當前,碧桂園已將樹山村的產業扶貧經驗應用到11個貧困縣,以公司+基地+建檔立卡戶等扶貧模式,讓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農場務工、分散種植、帶資入股等模式實現脫貧。
拿記者此行的田東縣祥周鎮步兵村實施的綠化苗木產業精準扶貧項目來說,項目采取“市場主導、建檔立卡戶參與、企業幫扶、政府支持”的運作方式,通過“企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的模式,借鑒的是樹山村的扶貧工作20字訣“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在祥周鎮布兵村租地325畝,預期5年,每年可幫助田東縣20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在這樣一套模式中,碧桂園方面負責提供種苗資金、技術團隊、管理團隊及苗木銷售渠道,并在當地注冊成立農業公司,負責代替碧桂園進行日常苗木管理、賬務處理、經營銷售、人員培養等。
在田東和田陽的扶貧農場里,記者看到苗木種植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塊土地綠化的實施,每一片草地的養護,每一棵樹木的生長,無不傾注著農場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碧桂園廣西區域的扶貧干部王浩華正帶著扎實的專業技能,深入在田間地頭一線,言傳身教,一遍又一遍地向工人們解說,教他們修剪、扦插、裝袋等,身體力行。
田陽縣坡洪鎮央律村的貧困戶楊色永正忙著給自家種的名為“花葉女貞”的苗木修枝,他今年總認領了共4畝的苗木基地。楊色永告訴記者,去年總收入3萬多,今年截至目前已經賣出女貞樹的收入為1萬多元,目前,他的地里還有1600多棵樹。“我好好打理,等年底賺了錢就能還蓋房子的欠款。”
記者了解到,央律村苗木基地由碧桂園集團投資建設,吸納了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種植。
那么,村集體在這其中又怎么參與合作呢?
田陽縣央律村黨支部副書記周冠道告訴記者,村集體將以集約土地并以土地入股,宣傳發動村民參與,組織建檔立卡戶和村民承包種植,每年可獲得10萬元的固定分紅。
在碧桂園扶貧干部的幫助和指導下,苗木工作正在向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產業收益的方向穩步邁進,扶貧農場一片生機勃勃。
毛雁告訴記者,目前在田東、田陽兩地實施的苗木產業扶貧,即為政府組織苗木基地5公里范圍內的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承包土地種植,每戶兩畝,種植利潤全部分配給承包戶,每年約3萬元利潤。沒勞動能力和離苗木產業基地超過5公里的建檔立卡戶,則通過貸資入股的形式參與分紅。
央律村、步兵村種下的這一批批的苗木,眼下也是不愁買主,因為,在銷售環節,碧桂園做到雙層扶持以確保苗木銷售渠道暢通。
除了有苗木產業,在采購扶貧的創新上,碧桂園為了解決農民最擔心的銷路問題,還充分利用扶貧自有品牌“碧鄉”、新零售社區服務品牌“鳳凰優選”,以及鏈接社會各界資源,包括舉辦貧困村農特產品展銷會,扶持貧困地區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業合作社等形式,幫助各縣挖掘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重點幫扶指導并助力推廣銷售。
今年8月15日,鳳凰優選百色市田東縣門店開業,這也是鳳凰優選在廣西第一家扶貧店,該店“扶貧產品專柜”致力于挖掘田東當地特色農產品,對好的產品進行深加工和精包裝。截至目前總銷售額為63348.05元,日均銷售1700多元。與田東縣錢記雞蛋簽約,通過農特產品采購帶動錢記雞蛋23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此外,碧桂園還將聯動發展現代農業公司,與當地優質農村合作社合作,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幫助對口幫扶縣挖掘當地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重點幫扶指導,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據透露,前期預計種植300畝現代農業產品,建立特色農產品種植培育基地;目前,現代農業公司正在考察的是水果玉米和稻田養蝦項目。
值得注意的,基于精準扶貧共識和碧桂園產業發展需要,碧桂園目前將綠建項目——SSGF建筑產業工人培訓基地已簽約落戶在江西省興國縣和田東縣,碧桂園將以SSGF產業基地為龍頭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產業,引入上下游企業,打造綠建產業高地,通希望項目的落地能為老區的發展添磚加瓦,能給田東縣的貧困戶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精準脫貧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自碧桂園從事慈善扶貧事業起,一直是“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拔掉貧困的窮根,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碧桂園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因此,除了產業扶貧,碧桂園還將把教育也融入14市縣的扶貧工作中。目前14個幫扶縣建檔立卡戶中共有64977個貧困學子。
“‘五個一’愛心助學結對計劃是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田東縣扶貧工作人員每天都深入鄉村開展入戶調研活動,并針對因學致貧的貧困家庭采用‘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的方式進行捐資助學活動。”碧桂園廣西區域田東扶貧干部王祖龍告訴記者,在與這些貧困縣的結對幫扶工作中,從與貧困縣的初步接觸,到一步步的溝通推進,精準扶貧終于開始初顯模樣。
在扶貧策略上,碧桂園較早投身教育。碧桂園通過開辦國華紀念中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對貧困學生提供全免費的高中和大專教育;除此外,還設有國良退伍軍人培訓學校,對退伍軍人提供全免費的培訓;另外,還有田東職校與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商談合作辦學事宜。
“在文化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碧桂園不僅抓對了切入口,而且走在前面,讓人感到欣慰。在我們田陽縣,老百姓不是感覺碧桂園房子賣得好不好,而是通過一個個的扶貧項目,讓更多貧困地區的老百姓才建立起對碧桂園的認知感,他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碧桂園,對于碧桂園樹立口碑和品牌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田陽縣委常委、副縣長唐敏紅如是對記者指出。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田東、田陽兩地采訪期間,記者看到的是,白天辛勤的勞作結束了,夜間培訓的課堂開始了。
在記者走訪的田東縣平馬鎮子安村、平洪安置點開設的傳授電工、焊工、育嬰師的職業技能培訓授課班級上,參與培訓的村民熱情高漲,教室里坐滿了從各個村集中過來免費學習的村民們,村民們上課很認真,都帶著筆記本和筆在做各類記錄。
上述項目具體由廣東省金博士職業培訓學校具體負責實施。據金博士技能培訓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了貧困村里有勞動能力卻沒有一技之長的村民們有“職”不貧,碧桂園田東縣技能培訓精準扶貧項目借助田陽縣的成功經驗,研發出“送教下鄉”、“時間自由”、“訂單式培訓”、“真材實教”四大特色教學,即根據不同層次勞動力的實際需求“送教下鄉”,把課堂搬到村民的家門口,在綜合企業用工和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訂單模式”開展育嬰師、電工、焊工等多項課程,課程以實際操作為主、理論為輔,始終堅持把實訓放在首位,利用操作道具搭設實訓課堂,學員可根據自己的空閑時間全免費參與技能培訓并在考取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通過推薦就業,實現精準幫扶。
就業是民生之本。上述項目還設置“就業服務”一大特色亮點,即培訓學校成立就業專項小組,由專門的就業老師負責跟蹤學員就業情況,并為每位學員建立動態臺賬,隨時隨地跟蹤,做到一月一回訪,及時了解學員的就業最新動態。重點幫助貧困戶推薦就業,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項目制定的“獎勵就業帶頭人”政策更是一大創新,帶頭就業學員的獎勵機制,即采取凡是參與培訓,積極外出務工就業,帶動本村和村周邊的其他學員出外就業的帶頭人,一次性帶動10人出外就業的獎勵3000元,一次性帶動20人以上出外就業的獎勵8000元。力求做到“培訓一批、就業一批、脫貧一批、帶動一片”。
截至2018年9月20日,碧桂園田東縣技能培訓精準扶貧項目已在平馬鎮、作登瑤族鄉、林逢鎮、思林鎮、那拔等鄉鎮開班,共開班15期30個班,共有1472名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其中建檔立卡戶312人,開設有育嬰師、電工、焊工等工種。716人已取得職業資格證,有338人已參加鑒定,成績等待中,就業612人,其中貧困戶182人。
“堅持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思路。技能培訓精準扶貧項目為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是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脫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唐敏紅告訴記者,依托碧桂園、金博士以及縣內培訓機構,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及職業技能培訓。對于田陽縣來說,在技能培訓的同時,其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要加強致富帶頭人的培訓,要將該培訓同“青年創業培訓”、“婦女創業培訓”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