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10-25 10:25:22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跌逾15%,不少機構重倉股均出現大幅調整。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滬港深基金在三季度普遍減倉避險或按兵不動。
今年以來,港股的持續低迷令去年大出風頭的滬港深基金集體“翻車”。據統計,95只滬港深基金年內僅有3只取得正收益,其中有24只基金年內跌幅超過20%。從最新披露的三季度港股基金操作情況來看,截至9月末,基金經理們普遍選擇減倉避險或按兵不動,抄底意愿明顯缺乏。
不過,進入10月,盡管市場環境并未明顯好轉,南向資金卻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我們認為,經歷了今年以來的這波劇烈調整,港股市場上不少公司的價位已極具吸引力,可以開始逐步買入了。”滬上一位QDII基金經理表示。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跌逾15%,不少機構重倉股均出現大幅調整。在此背景下,內地資金的抄底意愿如何?最新披露的基金三季報給出了答案。
數據顯示,在已披露三季報的滬港深基金中,多數基金選擇降低倉位以規避風險。其中,融通滬港深智慧生活靈活配置混合、招商滬港深科技創新混合、泰康興泰回報滬港深混合等基金的股票倉位,相較于二季度末均降低10%以上。此外,還有不少基金經理傾向于按兵不動,股票倉位較二季度末沒有出現明顯變化。
面對港股行情走弱,融通滬港深智慧生活靈活配置基金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表示,“三季度港股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了半年報。從半年報數據看,整體仍錄得較高的盈利增長,但盈利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從凈利潤結構看,營收增速下降,毛利率明顯上漲,三項費用率略有下降。信用收緊導致籌資現金流變得枯竭。”
盡管三季度倉位數據顯示基金經理對港股后市較為謹慎,但近期南向資金的流向變化,暗示部分機構或許已經有所動作。Choice數據顯示,10月以來南向資金凈流入104.46億元人民幣,相較于9月份的56.75億元接近翻倍,而在今年8月,南向資金的凈流出額高達242億元人民幣。
“考慮到宏觀經濟增長穩健,且港股估值較低,互聯網、電子制造等行業有許多優秀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屬于比較稀缺的投資標的,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股票基金經理徐成說。
今年以來,隨著內地資金的大量流出,不少港股藍籌權重股出現了明顯調整。以騰訊控股為例,據統計,南向資金年內累計凈賣出180億港元騰訊控股股票,為所有港股通標的之最,而騰訊控股今年以來的跌幅達到32%。
除此之外,中國平安、碧桂園、華潤置地、舜宇光學科技、瑞聲科技、金山軟件等機構“愛股”,也成為內地資金拋售的對象。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海外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不同個股大跌的背后也有著各自的原因。
從基金三季度的操作情況來看,不少個股在跌至當前價位后,開始重獲機構資金的青睞。三季報顯示,泰達宏利港股通股票A最新持有1.58萬股騰訊控股股票,相較于二季度末加倉2100股,而這也是該基金連續三個季度減持騰訊控股股票后的首次加倉。
“我們認為組合中TMT的持股估值已經較低,從長期看,組合所配行業具有提升空間和配置價值。特別是具有相對穩定現金流的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在情緒面緩解后將回歸價值層面,估值將有所提升。”泰達宏利港股通基金表示。
滬上一位QDII基金經理則看好港股市場上一些細分行業龍頭:“經過前期的及時減倉后,現有股票的持倉成本價已經非常低,因此只要看對方向就不會虧錢。像舜宇光學科技,在它從174港元跌到現在80港元附近以后,我就加了不少倉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