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7 04:38:08
進口商品在中國市場中的需求擴大,是我國一直提倡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所趨,而此次進博會的舉辦,會更加刺激這一市場的活躍度,跨境電商行業也會進一步成熟起來。
進博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星平 攝
每經記者 王星平 實習編輯 王麗娜
當億萬消費者正在為保證自己能在即將到來的“雙11”期間狂買而摩拳擦掌時,電商平臺卻已經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買買買”了。
繼昨日京東集團宣布進博會期間將直接簽約并采購近千億元進口品牌商品后,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在“全球進口領袖峰會”上宣布了阿里巴巴未來五年的“大進口計劃”——阿里將集合數字經濟體的力量,在未來五年實現全球2000億美金的進口額。
與阿里幾乎同時公布海外品牌采購計劃的還有蘇寧,蘇寧集團宣布,進博會期間,海外采購的訂單預計將會達到150億歐元(約合1200億元)。盡管有多有少,但各家數額都稱得上是巨大。而平臺相繼豪注背后,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是消費升級讓高端產品在中國更加有市場了。與此同時,借著這股東風,跨境電商也順勢風起。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商品在中國市場中的需求擴大,是我國一直提倡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所趨,而此次進博會的舉辦,會更加刺激這一市場的活躍度,跨境電商行業也會進一步成熟起來。
電商平臺的大手筆
就在昨日京東公布其采購計劃后,業內便開始好奇阿里巴巴是否也會在進博會期間宣布其進口計劃。在今天的“全球進口領袖峰會”上,張勇宣布阿里巴巴的采購數額時,記者注意到,臺下不少參會者都發出了“這么多”的感嘆聲。
五年2000億美元,這一數額無疑是巨大的。具體到執行層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一計劃將覆蓋旗下天貓、天貓國際、B2B、盒馬、云象、銀泰、大潤發、零售通等阿里數字經濟體各業務,涉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個特色進口品類。
其中,作為阿里“大進口”戰略的主要實施平臺,天貓國際承擔著最重要的任務。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向記者介紹,為了達成2000億美金的目標,阿里此前已成立北美、歐洲、亞太、東南亞、澳新等全球六大采購中心,未來五年將重點在這些區域引進相關品牌和產品。
據劉鵬介紹,在過去四年多時間里,僅天貓國際就引進了75個國家3900個品類近19000個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八成以上是首次入華,滿足了國人消費升級的巨大需求,引導境外萬億消費回流。
相較于阿里的“五年計劃”,京東蘇寧顯得更加直接些。
“我們前期擬定了一百億歐元的全球采購計劃,但從目前的洽談和簽約情況來看,預計將遠遠超出預期。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蘇寧在海外市場的合作效率會越來越高、合作規模會越來越大。”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表示,蘇寧接下來將立足中國市場,協同世界企業,推動基于新技術、新需求驅動下的新合作秩序的構筑。據了解,蘇寧派出了近500人的采購洽談團隊。
而開出進博會首張高額訂單的京東,直接簽約并采購近千億元進口品牌商品,包括米技、博西家電、虎牌、德龍、戴爾、馬蘭士等國際知名品牌。
消費升級的催化劑
“之所以測算出2000億美金這一數額,其實是看到當下消費逐漸升級的這一趨勢,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的。”劉鵬說。
今年以來,對于到底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這一問題的爭論從未停止,且至今還沒有定論,但此次進博會的舉辦,顯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當下“消費升級”這一趨勢。
就在此次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將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
不得不承認,消費者對于消費品質提升的渴望是明顯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每當談及進口商品,大多數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奢侈品,這一品類也是平臺進口的主要商品品類。與以往不同,如今的進口商品,已經不再局限于數萬元的服飾、箱包等,而是展現了親民的一面,越來越多像日用品、飲用品等品類的商品從海外進口到消費者身邊。
“其實這些都是消費升級的一種體現。”京東全球購總經理楊葉對記者表示,與以前不同,如今進口并不意味著價高,隨著進口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的品類越來越多,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在花費不增加的情況下,享受到更好的消費品質。
跨境電商風起?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消費升級的各個階段,從70年代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80年代的三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現在各色的進口食品、化妝品、保健品、奢侈品,消費者的視野越來越國際化,對全球好物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另一面,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許多國家都把拓展中國市場作為重要的發展機遇。
而在這樣的時機下,跨境電商順勢而起。據《2018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預計2018全年將達到1.9萬億元。而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經常進行跨境網購的用戶達7500萬人,預計到2018年底用戶數量將達8800萬人。
顯然,跨境電商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逐漸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方式和增長點,在外貿總額中的占比逐年增長。就在進口成為潮流的當下,具備電商基因又含有萬千“海貨”的跨境電商被看好。
“通過電商平臺吸引國際品牌入駐,對吸引消費回流是極為有效的。”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國外的商品,不用把消費當作出境旅游的任務,消費的時候會自然“看向自己身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進口品牌往往是“高品質”的代表,如果跨境平臺具備較高信譽度和用戶口碑,就會促成消費者對進口品牌信任感的疊加和放大,這種信任效應加持了進口品牌,對進口品牌起到推動作用,形成了“1+1>2”的效果,實現進口品牌與電商平臺的共同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開幕式上,習近平也重點指出,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對此,通拓科技集團合伙人李鵬博表示,這種信號不僅對一般貿易進口有利,也能促進進口跨境電商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進而為業內人士帶來信心。從進口大方向來看,包括進口跨境電商業態,中國政府這幾年都會保持一個積極鼓勵的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