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讀 2018-11-06 22:26:51
為什么現在的老人越來越沉迷玩手機?其實,那些愛玩手機的老人,并不是多么喜歡手機。那時刻看著手機的身影,藏著的是思念。
作者:爐叔
來源公眾號:圍爐夜讀
ID:weiluyedu_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你有沒有發現,有一些老人,有事沒事總喜歡拿著手機,無論吃飯睡覺,幾乎都不離手。
我一直認為,手機依賴癥只有年輕人會有,所以一直都不理解:為什么老人也會這么依賴手機?
直到看了一個泰國公益廣告,我才知道答案。
這個廣告只有短短四分鐘時間,最后卻把我看哭了。
凌晨,一位頭發斑白的媽媽醒來。剛起床的她,就立馬拿起手機,有老花眼的她遠遠的舉著手機,不知道在玩什么。
女兒是一名護士,正在值夜班,忽然收到媽媽的信息,原來媽媽是在給她發信息。
她體諒女兒辛苦,給女兒加油鼓勁,還用上了可愛的表情包。
女兒因為照顧病人,常常不能及時回復媽媽的消息。即使如此,媽媽也每天堅持發信息給女兒。
就連在吃飯的時候,媽媽也在看著手機,等待女兒回信,一旁的爸爸都看不下去了。
有一次,女兒照顧病人時遇到麻煩,還遇到了醫鬧。
忙得精力交猝的她,根本沒心思看手機,手機里,媽媽依舊每天凌晨就起來發消息,一直到晚上。
媽媽忍不住問她:怎么不回我消息呢?
女兒剛在無理取鬧的病人家屬那兒受了氣,看到消息,瞬間脾氣就上來了。
她連珠炮一樣回復道:
你總是發圖片!要我回什么!我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一整天都拿手機給你發消息!
回復之后,消息很快就顯示變成了已讀。
原來媽媽一直守在手機旁邊,等待著女兒的回復。
媽媽很快又回復了,沒有指責女兒的無理,只是問她:過年回家嗎?我很想你……
其實媽媽發圖片,只是覺得用表情包可以和孩子距離近一點。
女兒看到媽媽的這句話,瞬間意識到自己錯了,不該這樣子生氣。
說話間,女兒又被喊到醫療室去了,后來她給媽媽發了一段視頻,對媽媽說:對不起,一直忽略了你。
最后,女兒趕在過年前回家,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短片里的女兒和媽媽,其實就是我們中大多數人和父母的縮影。
兒女常年在外,父母只能通過手機,給他們發個微信,打個電話。
即使是這點不多的聯系,也常常因為各種事情而被阻礙。
其實,那些愛玩手機的老人,并不是多么喜歡手機。
他們只是想了解孩子最近過的怎么樣,想聽聽他們的聲音,看看他們的模樣而已。
那時刻看著手機的身影,藏著的是思念。
01
其實,這個短片里的母親已經很“時髦”了。
對很多父母來說,和子女的溝通,智能手機就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
小唐那天中午又接了個電話,在走廊上打了將近半個小時,一開始他還能勉強控制自己的情緒,到后來就開始不耐煩了。
我聽他最后掛電話之前說:我都講了幾十遍了還不會,你自己再試試吧,我要上班了。
后來他告訴我,打電話的是他爸爸,最近才開始用智能手機。
他爸平時生活比較節約,前幾年一直用著舊手機不肯換,小唐說過好幾次要幫他換手機,他爸都說不想換,只要能接接電話、發發短信就行了。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就想通了,有一天忽然和小唐說想換手機了,可是不懂買什么樣的,讓他幫忙參謀參謀。小唐想著正好盡一盡孝心,給爸爸買了一臺蘋果。
從此以后小唐這兒的“求助電話”就沒斷過:
一會兒找不到微信在哪里打開了;一會兒問手機怎么付錢結賬;一會兒問以前的語音怎么聽不了了……
這通電話是來問他怎么在微信里發紅包。周末他回家的時候,明明已經把一步步怎么操作都講清楚了,不知道怎么的,才過了幾天他爸又忘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想起小時候,外婆來我家里住過一段時間。
外婆之前一直在農村生活,在鄉下衣服全靠手洗,燒飯用的是灶臺,剛來的時候生活很不習慣。
為此,媽媽很細心地寫下了天然氣和洗衣機的使用方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寫好以后貼在了墻上。
我和小唐說,你也可以這樣試試看,下次回去的時候,把手機的一些常用操作用一張紙寫下來。
我想,很多父母學著用智能手機,并不是對網上的視頻、游戲、購物多感興趣,而是想用這種方式離自己的孩子近一點,再近一點。
不要因為他們問題多了,問的遍數多了,就開始不耐煩了、受不了了,就對他們大喊大叫。
他們年紀大了,記憶力比不上從前了,以前看一遍就能記住的東西,現在可能要重復五六遍。
有人說過一句話:當你教父母用智能手機覺得不耐煩的時候,想一想他們曾經不厭其煩地教你用過筷子。
手機是他們與孩子的聯系,孩子是他們與這個世界的聯系。
他們被時代無情地甩在后面,卻還是想努力追上兒女的腳步。
02
琳琳前幾天跟我說,她媽媽被她氣得回老家了。
上個月她突發急性腸胃炎,雖然吊了幾天點滴就好了,但媽媽還是很擔心,特意從老家趕過來照顧她。
剛開始那幾天,琳琳挺開心的,天天和我們炫耀說:家里有人燒飯,今天不用吃外賣了!
過了半個月,矛盾就漸漸出現了。
琳琳喜歡熬夜刷劇,總是拖到半夜一點多才睡覺,媽媽不讓她晚睡,十點就得熄燈。
工作日從早忙到晚,她周末喜歡睡到自然醒直接吃午飯,媽媽說不行,這樣不健康。
媽媽在吃的方面管控得特別嚴,不讓她隨便喝飲料吃零食,還說就是因為她天天亂吃東西才吃壞肚子的。
每次琳琳都敷衍地回她:好了好了,知道了!
那天正好工作上有點事情不順心,媽媽過來催她睡覺的時候,她一時沒忍住脾氣,很不耐煩地說:
煩死了,你能不能別管我了啊!
她說媽媽的表情一下子就變了,很受傷的樣子。她一時半會兒也放不下面子,想著:算了,明天道個歉吧。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在她上班的時候,自己默默收拾東西走了,看來這次是真傷心了。
其實她不是不知道媽媽那些話都是為她好,為了她的健康著想,可是那些傷人的話總是不過腦子,一不小心就脫口而出了。
你的每一次不耐煩都在消耗你們之間的關系,再熱切的一腔愛意也經不住三天兩頭被潑冷水。
以前聽過一句話:當我們向父母索要的時候,父母只怕給予的不夠。而當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只希望我們不打折扣。
有時候父母并沒有期望從我們這里獲得對等的關心,而我們卻連單方面的接受都嫌太麻煩。
給父母多點耐心吧,他們想要的本來就很少,別連這一點東西也打折扣。
圖片來源:攝圖網
03
樓下的劉阿姨,以前經常搬張小板凳,帶著收音機坐在樓下聽戲曲。前段時間我發現她不聽京劇了,改聽新聞了。
有一次下樓的時候我順口問了一句:劉阿姨現在喜歡聽新聞了?
劉阿姨有些無奈地告訴我:她這是在學說普通話。
劉阿姨最近在給女兒帶娃,每天忙出忙進的,不過為女兒忙、為外孫忙,她忙得也挺開心的。
可是有一天晚上,女兒和她說:媽,你這普通話太蹩腳了,小孩都被你帶歪了,以后到幼兒園去怎么辦!
劉阿姨那一刻特別窘迫,她開玩笑和我說:好像回到了好幾十年前,感覺自己像小學生一樣,被老師點了名批評,在教室后面罰站。
她嘆了口氣,說自己講了一輩子方言,哪兒這么容易就能改過來,現在只能學一點是一點了。
這個故事很心酸,我想到《請回答1988》里的一句話:哪有覺得父母丟臉的孩子,那種人不配為人子女。
無心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舉動,可能已經透露出你對父母的不屑,甚至是嫌棄。
你沒有放在心上,說完轉頭就忘了,他們可能會因為這些,難過得好幾天睡不著覺。
有時候,你的冷言冷語會挫敗父母的自尊。他們人生已經浮浮沉沉幾十年,對外早已堅不可摧,卻總是被親近的人傷得最深。
04
《追風箏的人》里說:
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幻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于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
這世界上,可能再也沒有別的人會這么牽掛你。
天冷了怕你忘了加衣;到飯點了想問問你今天吃了什么;叮囑你不要熬夜;關心著你的衣食住行。
別怪父母的“騷擾”太頻繁,他們有時候只是想和你說幾句話。
對他們的耐心一點吧,別等到失去了這份“騷擾”,才發現一切都來不及了。
給父母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吧。
畢竟你的世界很大,他們的世界卻很小,只夠裝得下一個你。
作者簡介:爐叔,堅持原創,寫走心文字。來源公眾號:圍爐夜讀,(ID:weiluyedu_),每日分享有深度的精品文章。已授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