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8 21:17:30
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余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博會給外企搭建了平臺,霍尼韋爾從中得到的收獲遠超過預期,期待再來參加進博會。”
每經記者 張曉慶 每經實習編輯 徐斐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辦,3600多家參展企業、40多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匯聚上海。借助進博會這個國際性開放平臺,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紛紛展開商務洽談,簽約不斷。
進博會期間,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與多家中國企業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與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五家企業的互聯工廠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霍尼韋爾創始于1885年,在華歷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個經銷機構。早在70年代尼克松總統訪華時,雙方政府選定了10家公司進行合作,唯一一家煉油石化領域的企業就是霍尼韋爾性材料和技術集團旗下的UOP公司?;裟犴f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是霍尼韋爾四大業務集團之一,目前霍尼韋爾四大業務集團均已落戶中國,上海是霍尼韋爾亞太區總部,公司在華員工人數已達13000名。
對于為何選擇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副總裁王軍表示,“霍尼韋爾擁有世界領先的管理經驗,是該項目的理想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將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打造創新型精細化工旗艦企業的夢想,同時也將推動中國精細化工領域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霍尼韋爾過程控制部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陳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互聯一直是霍尼韋爾的核心戰略,互聯工廠將是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未來五年的重要增長點。在互聯工廠項目方面,公司未來將進一步拓展與中國政府、企業、高校、工業園區的合作,并且向冶金、汽車制造等方面尋求進一步的業務發展。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蘊含著極大的機遇,霍尼韋爾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余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博會給外企搭建了平臺,霍尼韋爾從中得到的收獲遠超過預期,期待再來參加進博會。”
余峰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不僅是稅收政策,還有技術專利的保護等。他還透露,霍尼韋爾明年還將在中國設立智能制造研究院。
實際上,目前國際上GE、西門子、施耐德、ABB等公司紛紛打造起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內也出現了海爾、三一重工、航天云網等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公開報道顯示,11月6日,海爾滾筒洗衣機互聯工廠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落成投產,這已經是海爾的第11個互聯工廠。
發展數字經濟、助推實體經濟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科技行業的新機遇。對于當前的競爭情況,余峰認為,工業互聯未來的市場很大,能夠讓很多企業參與其中。更多企業的加入,有利于加深市場對互聯的理解。而霍尼韋爾的優勢體現在公司內部有很多行業,有自己的工藝、管理、工廠、專家體系的積累。
對于互聯工廠的核心競爭力,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亞太區戰略和市場副總裁羅兆雄認為,目前來看,怎么有效利用數據是最重要的。“客戶買的是結果,看重的是生產力能夠提到多少,運營效率能夠提升多少,這是最為關鍵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