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2 19:06:12
《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該區域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漢江生態經濟帶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水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任務更加迫切,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更加突出。
漢江流域經濟發展整體上尚處于工業化中期,產業結構層次偏低,傳統農業比重偏大,工業技術含量偏低,服務業發展滯后,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壓力大,經濟外向度低,開放合作平臺缺乏。
除經濟轉型任重道遠外,《規劃》還顯示,該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漢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發展較快,上游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上下游間沒有形成協同發展格局,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僅相當于中下游地區的55%左右。截至2017年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還有160多萬貧困人口。
《規劃》提出,到2020年,該區域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打贏藍天保衛戰。
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更加優化,經濟轉型成效顯著,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幸福感明顯增強。
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宜居宜業的生態經濟帶全面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提升。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多項舉措。在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方面,《規劃》提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武漢、襄陽、十堰、荊門、南陽、漢中等地創新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打造一批新興產業基地。
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方面,要求大力推進武漢、襄陽、南陽等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以安康、南陽、襄陽、荊門、孝感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為載體,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建各類創新平臺,加強產業源頭技術的開發。加強十堰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南陽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等建設,加速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支持洛陽、武漢軍民融合發展重點區域建設。
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也是重要一環。《規劃》要求,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提升整車及重要零部件設計開發能力,增強漢江千里汽車產業走廊的競爭力。推進石化、化工產業綠色發展,在不增加煉油產能的前提下,發展煉化一體的石油化工,重點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做精做強磷化工,加強煤化工、鹽化工、堿硝化工的循環化改造。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積極打造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推進建筑材料產業向節能環保型方向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