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2 22:46:11
據悉,網易云音樂已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金額超過6億美元。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日晚間,網易(代碼NTES)發布公告稱,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網易云音樂2013年4月份上線,包括本輪融資,一共公開了兩輪融資信息。2017年4月,網易云音樂獲得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戰略領投,芒果文創(上海)股權投資基金、中金佳泰基金參投的7.5億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后,網易云音樂估值為80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10月,有消息稱網易云音樂宣布達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 Atlantic)、博裕資本、光大控股旗下新經濟基金等,其中百度為戰略投資方。新一輪融資后,網易公司仍單獨享有對網易云音樂的控制權。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網易今晚公布的融資消息即為該輪融資的詳情。
今年以來,在線音樂平臺迎來了一波上市潮。2月,音樂流媒體服務供應商Spotify向美國提交了上市文件,股票代號為“SPOT”,并于4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0月初,擁有QQ音樂、酷狗、酷我、全民K歌等眾多明星產品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向SEC遞交了招股書,股票代碼為TME。
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騰訊音樂的營收為86.19億元(約合13.03億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為人民幣44.85億元。另據招股書數據,2018上半年騰訊音樂實現利潤人民幣17.43億元(約合2.63億美元),調整后利潤為人民幣21.12億元(約合3.20億美元);2017年同期則分別為3.95億元、7.32億元。不過在招股書披露之后,市場環境出現了一些變化,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由于全球市場的拋售,騰訊音樂將IPO推遲至至少11月。對此騰訊音樂方面不予置評。
在騰訊赴美上市暫未有新進展的時候,網易云音樂這廂卻是融資動作和消息不斷,個中深意十分值得玩味。
有專注文化產業的投資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內在線音樂市場格局大致可以分為騰訊音樂系、網易音樂、阿里音樂和百度音樂(太合音樂)等幾個陣營。而百度此次領投網易云音樂的新一輪融資,足見其在音樂業務方面的野心。
那么,網易云音樂的體量有多大?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網易CFO楊昭烜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透露,網易云音樂注冊用戶已經超過5億。他稱,“與直播和視頻行業相比,整個音樂行業的付費比例都算是比較低的,所以未來潛力很大。隨著用戶增長和對內容的注重,相信網易云音樂正在為未來的商業化打牢基礎。”在網易的最新公告中,這一數據為“目前擁有6億多注冊用戶,僅過去12個月就增加了2億”。
而在2018年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網易CEO丁磊也表示,目前網易云音樂在市場上具有非常領先的地位,音樂對中國的用戶而言是一個有著巨大需求的內容市場,不管是用手機聽音樂,還是在汽車上聽音樂,或者是以后在智能音箱上聽音樂,都離不開云音樂這個內容平臺。但他同時透露,“目前我們遇到的挑戰是,網易需要向唱片公司支付非常高額的保底金,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實際上,這些高額的保底金給我們產生了虧損。”
網易云音樂業務負責人表示,新一輪融資主要是為了引入優質和有優勢資源的長期合作伙伴,將主要用于原創音樂人扶持和音樂上下游解決方案建立等方面,攜手合作伙伴共建音樂生態鏈和價值鏈,給用戶帶來更優質和豐富的音樂服務體驗。
“百度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強大的內容生態系統,我們發現國內用戶在線音樂仍有很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百度副總裁王路表示,“網易云音樂以其差異化的產品和用戶體驗而聞名,加上百度在國內搜索、內容分發能力的地位,我們期待通過強強聯合,以強大的內容分發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建立優質的內容生態系統。”
“內容付費是一大趨勢,特別是在Z世代用戶中,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也更強。”泛大西洋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負責人Eric Zhang表示,“我們對網易云音樂團隊對音樂行業的理解以及他們對用戶體驗的承諾印象深刻。很高興能與網易云音樂及其戰略合作伙伴合作。”
光大控股方面也表示,“在新經濟領域不斷發掘價值增長的企業并給與其支持,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重任之一。中國的文化產業戰略意義深遠,隨著版權保護政策愈加完善以及民眾知識產權意識覺醒、年輕一代的音樂消費習慣轉變,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前景廣闊。網易云音樂通過其領先的技術,強調精準個性化推薦功能、強音樂社交屬性以及差異化的產品體驗,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優秀的音樂流媒體平臺之一。我們相信網易云音樂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以分享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巨大紅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