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18次!今年來基金自購次數創近四年新高

上海證券報 2018-11-14 10:46:13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次數達到218次,已超過前3年的水平。從自購產品類型來看,債基、偏股基金是今年基金公司自購的主戰場。

公募基金正掀起一股自購熱潮。統計顯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次數達到218次,創近4年的新高,自購金額達到27.2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基金發行寒冬下,雖然自購行為很大程度上基于營銷的需要,但是基金管理人拿出“真金白銀”也體現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理念以及專業機構對后市樂觀的看法。

在此邏輯下,市場進一步關注的是,這一頗具誠意的行為過去是否真的能給基金業績帶來實質性變化?購買“自購基金”是不是一筆好的投資?

公募自購金額超27億元

Wind統計顯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次數達到218次,已超過前3年的水平。2015年、2016年、2017年基金公司的自購次數分別為169次、102次和146次。

從凈申購金額來看,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凈申購金額達到27.26億元,遠超過2015年和2017年,逼近2016年全年水平。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這一金額分別達到21.46億元、29.82億元、23.27億元。

據查,基金公司自購最早始于2005年,當年共有14家基金公司參與,涉及自購金額約為4.7億元,此后隨著基金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產品類型更為豐富,自購次數與金額持續提升,并于2015年攀升至20億元以上的級別。

業內人士指出,若不出意外,今年的基金公司的自購金額很快會打破2016年創下的最高紀錄,也將創有史以來新高。

債基、偏股基金是主戰場

從自購產品類型來看,債基(包括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偏股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是今年基金公司自購的主戰場。

統計顯示,今年218次自購行為合計的金額為27.26億元。其中,債基發生的自購次數達到125次,自購金額達到15.93億元,偏股基金發生自購的次數為65次,自購金額達到8.88億元,兩者合計190次占到總次數87%,合計金額24.81億元占總金額91%,由此債基和股基成為在自購產品中最典型的基金類型。

一位基金觀察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股市持續震蕩下行,使得權益類產品發行舉步維艱,基金管理人自討腰包助力發行也在情理之中。

自購產品回報如何

自購行為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理念以及釋放對后市看好的重要信號,獲得投資者信賴,并吸引資金購買,達到助力基金發行的目的。那么,購買自購基金對于投資人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投資嗎?

Wind統計顯示,截至11月13日,今年偏股基金發生自購的次數為65次,涉及65只基金(ABC分開計算),其中有11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平均回報約-7.56%,而年內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3.87%。以此來看,在今年持續震蕩下挫的股市中,自購產品的風控管理做得比較好。

但若拉長至3年的時間來觀察卻并非如此。以2015年涉及自購行為的基金為例,其中在2015年成立的偏股基金共有65只,它們的平均收益率為-4.45%,而2015年成立的所有偏股基金至今的平均收益率約為-2.25%。顯然,拉長時間來看,自購基金的整體回報卻表現一般。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在這些自購基金中,業績分化比較明顯。業績居首的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成立于2015年1月份成立,當時基金管理自購1000萬元跟投,至今回報率已高達108%,而業績墊底為北方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某只產品,虧損48%。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基金管理人自購行為雖然體現了誠意及對后市的積極態度,但這并非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考量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投資者還需從基金管理人過去的投資業績、投資風格以及最大回撤,甚至價值觀等多方面來進行考察,這樣才能選對標的。

責編 肖芮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金公司 公募 債基 偏股基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